•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做为人类的第二语言有别于其它学科,音乐中蕴含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它是通过音 符、旋律、节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没有一定的感受 力,就无法理解作品的主题。因此,要培养和训练学生 听音乐的能力。 乐感是个体感受音乐特点的反映过程,是人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所谓音乐感受力就是依靠视觉和听觉对音乐的美、对音乐的情感、对音乐的内容有所感受。也就是指在听音乐的时候,不仅能感受到音乐的 高低、长短、还能体验到音乐所反应的情绪和思想感情 并与之产生共鸣的一种能力。也就是说通过每一首乐曲、每一个音符传递到聆听者的心里,每聆听一次就受到一次感染,增加一次记忆和联想,越是熟悉的音乐, 也就越能唤起人的美感,这就是为什么好的音乐总叫人百听不厌的道理之所在。那么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呢?  一、 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积极态度。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愿望是他们愿意学习、认真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也是学生的乐感得以提高的重要前提。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音乐专业充满好奇与兴趣,那么他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音乐专业的相关知识与背景,同时在对音乐专业相关知识的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乐感得到极大地提高,从而促使学生在音乐专业的学习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相反,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音乐专业充满厌烦感、排斥感,那么他将会在音乐专业的学习中被自己对音乐专业相关知识的排斥感所影响,使他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无法得到满足感、成就感,而且在不断的挫折体验下,学生的音乐素养、乐感的发展也将受到一定的阻碍。二. 通过聆听音乐,谈出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古人云:凡音之起,曲人心生也.人是在有了情感后才要去歌唱的.当人们用语言不足以表现 自己的情感时,才有了用音乐来表现自己情感的愿望.当人们有了表现情绪的强烈愿望时,才开始让他们聆听音乐.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音乐让学生聆听。当我们快乐时,用高亢明快,节奏活泼跳跃 的声音来表现愉快的情绪;当我们忧伤时,低沉阴暗,节奏缓慢的声音表达我们伤感的情绪. 通过聆听音乐,使学生对音乐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的启发诱导是打开学生感受音乐的心灵的钥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求学生把对音乐的内心感受用语言表述出来,这是一个更为积极的思维过程。此外,此外还要启发和鼓励学生用动作、歌声、乐声尽情的抒发每个人对美的感受。例如在《梁祝》一课中,我让学生先感受音乐,再让学生说出音乐速度的变化,说出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等。学生的语言越丰富,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就越深刻,体验音乐形态和音乐情感的音乐智能水平也就越高,表现音乐的能力也就越强。                                     三、通过歌唱抒发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教师在培养训练学生甜美圆润、清新流畅的歌唱的同时,更重要通过歌唱进行美感教育,通过歌唱抒发美好的情感。1、 指导学生理解歌词内涵在学习歌曲时,教师首先抓住歌曲的讲解,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留有余地。因为歌词是抒发情感的基础,把握歌曲的主题基调、风格、情绪、能增强学生对歌曲的了解程度,培养感受能力。再就是从听入手,反复听赏歌曲,在反复听唱的基础上,逐步感知出歌曲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了解歌曲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然后,再通过教师的指导,熟悉演唱的歌曲。唱会一首歌,并不等于唱好一首歌,歌曲的艺术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情感和风格,二是要教给学生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段。新歌学习时,教师做到歌曲主题向学生讲清,演唱风格讲透,教师应富有激情的教态,有利鼓励学生的情绪,为演唱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都产生跃跃欲试之感。从而使演唱达到艺术感染的升华。例如,学习《国歌》是,告诉学生国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号召全国人民为保卫祖国前进,歌词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学生们在理解之后,就会带着一种庄严而自豪的情感去演唱,声音坚定、有力。2、 分析音乐表现手段首先教师要做到感性的示范。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歌曲教学时,我总是做到先范唱、后欣赏,为的是让学生听到老师的声音,这样,即亲切又直观,有感召力,能沟通师生的情感,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得到美的教育,使他们身心感到愉快。第二欣赏增强美感,培养想象力。欣赏各类中外优秀声乐,器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审美、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起决定作用,它是通过听觉激起听者在情绪上的共鸣而使人产生各种联想的。欣赏中,首先要听,让学生完整听一遍音乐,给学生思维留下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把学生带进乐曲的意境,从直觉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培养独立理解能力。例如,教唱《采茶舞曲》时,让学生听音乐看风景想像歌曲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画面?从学唱旋律开始,就要求学生在欢快的旋律中感受与联想,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充分的表现出来。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懂得音乐就象一幅幅会动的图画,从而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让学生听辨,通过乐曲速度、力度的变化,让学生辨别音乐形象,辨别节拍的不同等,为加深对音乐内容及情绪的理解,根据音乐节拍拍手,以体现欢乐的情绪。最后根据欣赏曲目的特点,如以声乐出现的让学生唱唱,引起对音乐的兴趣并积极主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感受中寻求。如乐曲欣赏,让学生哼唱有特点的旋律,以加强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和记忆。3、 指导学生进行二度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在对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中,要大胆地谈出自己的艺术构想。例如,在与学生探讨演唱歌曲《十送红军》的处理方法时,有的学生认为,整个歌曲都应该用稍慢的速度唱;有的学生认为,第一段应该唱的稍慢一些,可以表现送红军的这种依依不舍的心情。唱第二段时再渐快、渐强。有的学生则认为,可以由稍慢开始逐渐加快速度唱,越唱速度越快,才能表现歌曲的情绪。这样,把学生分成几组,一个组承担一个方案的演唱,让学生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处理方法尽情地表现出来。四、通过体态律动,演出感受,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奥尔夫认为:"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它是和舞蹈、动作、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对音乐作品产生某种情绪时,他总是要通过自己的表情表现出来 ,无论是声调 身体 动作 语言等.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学一些乐理知识时,不能用单调枯糙的说教,而应让学生主动的愉快的学习,从而掌握更多的乐理知识.教师在教学中, 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选择旋律动听 明快 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以教师生动的讲解和学 生的体态语言来感受音乐形象,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 时,让学生用轻柔的歌声,演唱"摇篮曲",配上体态动作,轻轻摇晃,让学生体会"弱"记 号,用"推车"动作来表现"强"记号.通过体态动作的对比,学生对强弱记号的不同表现有了深刻的印象,并且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五、教学手段多样化,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以往音乐教育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千篇一律地唱、舞,限制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感受力潜能的发挥。我们应彻底地摒弃这一阻碍学生的发展教法。在音乐教育中,不拘任何形式,只要能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最佳的教育方法。所以要创造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音乐多媒体课件等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了解背景的手段之一,更重要是提高学生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即直观、又能使学生记得牢、学得快。在教学中,通过画面给学生新的感受。为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另外音乐教室的布置会给学生产生感知的第一印象,看到墙壁上的音乐家的肖像,会使学生产生崇敬之感,音符时值的比例图片,会使学生感知到音有长短之分,看到钢琴、电子琴,会使学生犹如听到优美悦耳的琴声。意识到音乐在人的生活中所产生的魅力。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狮子王重庆双方

                        • 上一篇:培养出天才人物读后感大全
                          下一篇:儿童个人表演怎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