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体质的综合状况。提升素质就是要使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和进步,使自身形象得到重塑和发展。当今社会各行业女职工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着“半边天”的特殊作用。而提高她们的素质,可以达到树立企业形象、改进工作方法、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等目的。因此,如何提升女职工素质值得我们深深思考。一、制约女职工素质提升的深层因素1、两性定位上存在偏见由于受“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等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两性定位差异造成的性别歧视仍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各个领域,使女性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主要表现为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轻视,男女择业机会的不平等,晋升、提职、待遇等方面的不公平。不少人认为女性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的简单劳动,因此,对女职工的发展不够重视,使女职工受教育和得到培养的机会减少,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变小。女职工要想争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更多的资源和权力,要付出远远多于男性的努力。2、女性主观上的原因一是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认识不足。缺少对时事政治及国际国内形势、市场经济知识等的了解,思想意识落后,缺少危机感、紧迫感,缺少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动力。二是心理素质较差。由于长期受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将女兵观念的影响,不少女性存在着自卑、脆弱等心理弱点,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女同志工作能力、思想品质都不低,但由于缺乏自信和勇气,主观上对于开拓性、创新性、挑战性和风险性强的工作潜意识地回避,久而久之就把自己摆在了弱者的位置。三是存在依附心理。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多数女职工承担着工作和家庭的重压,在工作和家庭这个天秤上,加重了家庭的砝码,所以造成女性愿意甘当配角,满于现状。二、女职工素质提升的途径和方法第一,创建群众性学习活动载体,构筑女职工学习平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女职工群体的特点,找准女职工素质提升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利用各类职业学校、职业技校、培训机构、职工之家等阵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寓学习于工作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中,为女职工学习创造条件,吸引女职工群众广泛参加学习。通过学校教育、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借助各种形式和载体,科学规划,做好女职工专业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面向基层,立足班组,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活动,推动企业重视和加强女职工技能训练,激发和调动广大女职工获取知识、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深入开展女职工读书自学活动。在新形势下不断丰富读书自学活动的内容,创新读书自学活动的载体,拓宽读书自学活动的领域,将读书自学活动与女职工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女职工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劳动技能,努力创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激励更多的女职工岗位成才、自学成才。引导女职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奋斗中充实自己。第三,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包括工会教育培训资源在内的各类教育资源,采取联合办学、远程教学、业余学校、短期培训等方法,加大对女职工的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开发的力度,满足女职工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第四,围绕提高女职工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开展健康达标竞赛。让女职工通过心理、生理卫生知识讲座,妇科普查、平安防癌保险、健美锻炼、文体比赛,实现身体心理素质达标。女工组织要十分重视女职工的心理卫生,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帮助女职工转变头脑中的传统观念,让其了解各种心理障碍的危害,引导她们从主观上努力克服。同时,及时为女职工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保证女职工身心健康。第五,制定相应的考核措施。帮助女职工制定素质提升工程的长远规划、近期目标和实施办法,女工组织应教育和引导女职工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待自身素质提升问题。让女职工认识到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经济,既不奉行“女士优先”的原则,也不相信眼泪,更不同情弱者。使女职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使她们明白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成为复合型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