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是因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温饱再也不是问题,所以精神需求就被越来越多的重视起来。另一方面也有跟风的现象,家长们总是看到别人家孩子怎样怎样,总怕自家孩子落后,于是也开始关注起来。另一方面,当然也是家长们自身意识的提高,希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丰富以后的生活。
不懂音乐的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习音乐?
给不懂音乐的家长朋友一些最实际的建议:
1、把音乐理解成修养而非技能。评价孩子音乐学习的效果,不要单纯粗暴地等同于考了多少级,练了几首曲子,而是看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孩子是否快乐?是否感受到了音乐的美?音乐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启发了他对各种事物的兴趣?这些东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更深远的,也是儿童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
2、重视音乐薰陶。音乐是更为具体感性的(而不是抽象理性的),所以耳濡目染式的薰陶,要比干巴巴的说教有效得多。多带孩子看音乐会、在音乐现场感受音乐的美感,自然会引发孩子对音乐的追求,进而坚定自己学习音乐的决心。所以周末有空时多去带孩子去音乐厅看音乐会,管弦乐、合唱、钢琴独奏、独唱……等等,各种形式都可以,开卷有益。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等都有很多价廉物美的音乐会(也就一百多块钱,但水平通常都很高),有时候还会在周末的非黄金时段(如上午)举办针对少年儿童的普及音乐会,价格更便宜。有时间多陪孩子观看这种演出,比全家窝在沙发里面看电视,或者去电影院看爆米花大片,要有意义的多。
假如没时间去看音乐会,或者你所在的城市没有这么多文化活动,家长也可以在家多给孩子放音乐会的录音或者视频。还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给孩子朗读一些音乐文化读本,比如针对少年儿童的音乐家传记,用阅读的方式向孩子介绍那些伟大音乐家的生平,介绍古典音乐背后的知识,既增进了感情,又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引发他对音乐的热情,是非常好的亲子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少年儿童的身体(尤其是听力器官及神经系统)还在发育过程中,而一般的演唱会或者音乐节的演出现场的音量通常很大,可能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损伤。如果带孩子去玩建议做好听力保护措施(国外很多音乐节上父母也会带着孩子来,但都会给孩子带上隔音耳罩)。
3、假如孩子的音乐学到一定的程度后,一定的技巧训练和重复练习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孩子因为一时的枯燥就逃避练琴,在音乐学习上就很难有提高(而且容易养成遇难事就放弃的习惯)。这中间的平衡,需要家长自己把握。
4、音乐学习的科目需要慎重选择。之前我在其他回答里也提过,如果有条件的话,每个孩子都应该去学一学乐理和视唱练耳(并且辅以钢琴,因为最直观)。此外建议所有有条件孩子都去参加合唱训练(合唱其实不怎么花钱,主要是靠谱的少儿合唱团很少,在二三线城市就更少)。乐理和视唱练耳打的是音乐基础,合唱培养的是音乐兴趣。这几项学好了,往哪个方向发展(器乐演奏、声乐表演、作曲指挥),后劲都很足。即便以后不从事音乐专业,也会给孩子打下一个很好的音乐素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