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培养孩子做一个全方位发展的有用之人~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孩子能成才是父母最大的安慰,孩子成才是父母付出后最大的收获。但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才,我认为作为家长应该做到:
              一、更新人才观念,培养健康的“全人”
              我们无法培养没有缺点的“完人”,但可以培养身心健康的“全人”。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为天才,但可以让每个孩子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人才是分层次的,而且结构必须合理。任何国家人才结构都是金字塔型的,有初级人才、中级人才和高级人才。初级、中级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最大量的。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作为家长,我们要明白:社会是七彩的,它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影响各不相同,有的人适合向高科技领域发展,有的人适合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家长应根据孩子本身的条件为他设计一个可行的未来。俗话说得好: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事业来。家长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会需求以及孩子本身的条件对他们寄予适度的期望,培养孩子多种兴趣,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全人”。
              二、根据孩子实际,培养孩子的特长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期望,如何培养孩子成才,最好的办法是能根据孩子自身的实际条件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培养和发挥孩子的特长。
              1、鼓励自信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知道怎样去鼓励,一个失败的教育者只知道怎样去打击。孩子的自信,是他成功的基础,激发孩子的自信心,是教育成功的奥秘。现在,有一句批评某些领导的顺口溜:“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这句话用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却是真理。做家长的说孩子行,孩子就会行,他一时不行的也会慢慢地也变得行了;如果你说孩子不行,行的孩子也会慢慢地变得不行了,这是教育上的真理。所以作为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成就不论大小,一样值得称赞表扬。孩子在你的意识里是龙,他就有可能成为龙;在你的意识里是虫,他就真的会变成虫。
              2、欣赏探索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科学家的特性。我们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科学家,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例如:在公园里,一个小女孩在泥土中挖出一块石头来。她跑到父亲那儿兴奋地说:“爸爸,你看我找到的这块石头美不美呀?”父亲却不以为然地看了看女儿一眼,说:“看你弄得满身的泥巴,真是个不讲卫生的孩子!”女孩立刻脸色一沉,满肚子不高兴地把她找到的石头扔掉,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开了。就这一句话,一个不以为然的眼神,很可能就扼杀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对喜欢探索、敢于冒险、接受挑战的大人,很钦佩。然而,我们却往往教孩子不要探索,避开冒险。
              3、分享成功
              同样是在公园,一个小男孩因为腿太短,爬不上滑梯。他向母亲求助,母亲并没有把他抱上滑梯,而是问他:“你要怎样才能爬得上去呢?”孩子想了想说:“如果我把我的手推车拉过去,站在手推车上再爬上去,行不行?”母亲说:“你试试看。”孩子就去做了,孩子成功地爬上了滑梯,小男孩笑了,母亲也笑了,孩子看到母亲笑了他笑得更甜了。孩子的成功变成了母子共同的成功,分享孩子成功的快乐能让孩子更快乐。
              作为家长要学会分享孩子的成功,还要设法帮助孩子成功,鼓励孩子多想怎样才能成功,别太多的去想那些困难和障碍。因为当你还在想如何战胜那些假设的困难时,别人已经迈开了脚步向成功的目标冲刺了。
              4、聆听梦想
              孩子有很多希奇古怪的梦,家长要有耐心聆听孩子的梦想,尽管他的梦听起来很荒诞,但最重要的是孩子要有梦想,因为有梦想才有希望;有梦想才有目标;有梦想才有追求;有梦想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正如《水手》歌词中所唱的那样:“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人生中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可以没有梦,因为没有梦的一生是非常可怕的一生。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心目不论三到四岁幼儿心理发育特点

                        • 上一篇:小学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为尖子生?
                          下一篇:现在的教育环境下,你愿意让你的孩子学几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