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如何确保他长大后依然是。” -毕加索
我们不是非要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都能成为宫崎骏、保罗・兰德那样的大咖,但至少也得学会欣赏美吧?保罗・兰德被成为平面设计界的毕加索,在《关于思考的设计》中有建设性的提出:无论是视觉传达,还是广告宣传,都需要美和实用的结合。
太精辟了,与其我们挖空心思的找各种艺术学习班锻炼孩子,还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先让他感受到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是令人愉悦的艺术。艺术不该是被我们高高仰望的,他应该是身边触手可及的,能够被发现的美好。
问题来了,我们又不是艺术家,怎么发现啥啥好的设计,美的艺术呢?
1、从身边的小设计出发,从对比的角度让孩子感受到独特与实用。
我们可以根据保罗・兰德的观点出发,从美和实用开始发现。如果你暂时欣赏美比较困难,那么至少你可以让孩子体验到什么是实用的吧。
如果没有相关性,就不是好设计。比如孩子喜欢玩的粉笔,大部分是细长圆锥形的粉笔,可是孩子的精细动作发育没那么好,力度一旦使用不好,就容易折断。但是小石头粉笔就不一样了,小石头可以被小手的多根手指握住,抓的放心不会折断,再加上孩子喜欢玩小石头,所以小石头粉笔就深受孩子喜欢。
设计小石头粉笔的设计师小高浩平曾说:“小时候常用小石头涂鸦玩耍,希望涂鸦时的这份愉快感,以及安心感,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给孩子两种粉笔感受不同吧,从他的体验入手,帮助他发现细节的不同,让他用语言表达出来,再给予肯定和鼓励。用这样细小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到什么是设计的美。
2、带孩子去逛逛设计独特的建筑或陈列
带孩子逛逛无印良品的店吧,因为它的很多设计都能让我们瞬间感受到心底那股小小的愉悦突然升起来,我们可以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孩子。
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一些体验,我们发现一些洗发水、沐浴露都是圆瓶子设计,洗澡时顺手放在窗户边缘,一不小心就被我们碰到打翻掉在地上,然后再被捡起来放好,而且买的圆瓶子高高矮矮放在一起,看上去就很乱。
无印良品的方瓶设计就很实用,收纳一直是无印良品的强项,方瓶放在窗户边缘能占满更多空间,视觉上也更整齐,来看图吧,一图抵万字。
或是带孩子去逛逛有特色的书店,有些书店普普通通,你只是为了带孩子买书才去那,但有些书店你愿意带着孩子漂洋过海去看它。我一直想带孩子去台湾的诚品书店,就是因为它的设计让人会沉醉其中,安静专一,我想更多的是设计背后传达的寓意。诚品书店的创始人曾在演讲中这样说过“诚品赔钱的15年,是我一生中最丰富的时间,诚品赔钱的15年,我至少看到了自己对生命态度的诚恳。”
好的设计会让我们反省自己,我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希望孩子感受到什么,用体验让他走的更远,也走近自己的内心。
3、通过设计中元素构成,让孩子找到自己喜欢表达的方式
设计中元素众多比如文字、字体、符号等等,但人的大脑偏爱图像表达,孩子更是如此。宫崎骏特别喜欢的设计师百水先生曾说“直线是恶魔的工具”,他认为曲线是世界上最美的线条,所以,他的设计里没有直线,只有曲线。
在我们的世界里,摆放物品一定要整齐,拍照一定要有线条感,就连看到一颗树长歪一点就恨不得把它掰直了。但我们很少意识到,在大自然中,根本就不存在真正的曲线,你能看到的都是富有生命力的曲线。
带着孩子去发现自然界中的曲线吧,没有一条河流的形状是笔直的,没有一座高山的轮廓是线条的。先带孩子感受,孩子才能够理解什么是自然界中蓬勃的生命力,鼓励孩子把它观察到的表达出来,语言也好,涂鸦也好,都是一种自我的宣泄,让孩子学会用艺术来链接自然,用表达感受生命。
和孩子一起发现身边的设计中的美,你不必有天赋,你只需要静下心来,让孩子带着你一起,重新感受艺术,感受设计,感受生命。
微信公众号:Cissy育儿思考
一、创造条件和机会
我们知道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所以当家长想要帮助孩子开创艺术领域开启孩子艺术细胞的时候,我们更加需要帮助孩子创造条件和机会,当然这个条件是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物质条件我们知道,毕竟图片和实际触摸到的工具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好像王千源、秦海璐等主演的《钢的琴》电影就是讲述了一位父亲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而不断艰苦努力,最后通过身边朋友的帮助用钢铁为女儿打造出一架钢琴的故事, 不管多困难,都要帮助孩子实现有一架钢琴的梦想。
而精神条件是指环境,当孩子生活在一个每天都打麻将的家庭里是听不到贝多芬大师的曲子的,因为家长不喜欢听不会听,当别人聊起海顿的奏鸣曲这一段很好的时候,你说这什么曲子,这么难听还这么长,孩子就更加完全不了解对方在说什么。而这些,细小的因素,影响了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差异。
二、克制自己
什么叫做克制自己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欣赏价值观,当你在面对像白纸一样的孩子的时候,不要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价那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一定要克制住自己,更加不要为了追求你自己所谓的“完美”而对孩子进行改造,或者是你认为科学的、严谨的训练,而这些措施都是在扼杀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芽。
带孩子去欣赏,去观察,这是发展孩子的艺术细胞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