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对形状各异、能发出不同音色的乐器远不就充满了好奇心的,乐器学习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发的热情与兴趣,但是这种好玩的兴趣很快被乐器学习中家长存在的功利思想所转移。大多家长将乐器学习的关注点放在结果上,不断地要求孩子学会演奏曲子,于是孩子渐渐地在枯燥、机械的训练中甚至是在家长的逼迫下对乐器学习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保持孩子学乐器的热情呢?
方法1:兴趣
在乐器学习中要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利用孩子喜爱的故事游戏,如一首乐曲在练习之前配上一个动听的故事,孩子在练习中仿佛走进故事情节,让故事中的主人公陪伴孩子练习。乐器能发出奇妙的声音,带给孩子快乐与好奇心。
方法2:激励法
家长和老师要认识到,乐器学习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会弹多少乐曲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乐器学习增添孩子对音乐的喜爱,甚至是保持一生的爱好与兴趣。在乐器学习中善于运用鼓励与激励法,可以更好地保持孩子对乐器学习的兴趣。
方法3:游戏法
乐器学习要讲求方法与策略,不要让乐器学习变成机械式的训练,要符合孩子的特点,让孩子在游戏中去尝试与体验。如家长和老师可以与孩子一起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让乐器发出声音。也可以一起即兴玩奏创编新的节奏等,在积极地探索中获得更多的音乐经验。
方法4:因材施教
1.对性格倔强的孩子,引导他学习乐器时,家长和老师可能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家长和老师要与孩子共同商讨决定建立学习的规则,什么时间练习,练习多长时间,并且严格执行。
2.对于好动的孩子,引导他学习乐器时,要仔细发现他们在乐器学习中的长处,并进行具体的鼓励,如:这一小节演奏起来很难,你却练得很好,很认真。要经常鼓励他们的长处,要让孩子感受到被欣赏。性格好动的孩子玩性太大,学习乐器的时候,很难长时间坚持,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经常陪同孩子进行乐器学习。
孩子学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但对孩子是一个极大的锻炼,对家长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如果没有坚持到底的恒心,极有可能半途而废。孩子可能刚开始新鲜有兴趣,时间长了他会很腻烦。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既不要着急,但一定不要放松。不能退让,咬着牙也要坚持。在一定程度上说孩子学琴考验的是家长。要多给孩子鼓励,给孩子一些奖励,并且适当调整一下练琴时间,给孩子一定自由玩耍的时间,(孩子都是爱玩的)小孩学琴家长一定要陪着她一起听课,一起练琴。家长和他一起学,像做游戏一样让他感到很有趣。还可以让孩子给家长当老师,教家长弹琴,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有成就感,既培养了孩子,家长自己也得到充实。家长要把每次课认真记下来,以便掌握孩子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去辅导孩子。家长绝对不能当“门外汉”,不能把孩子的学习完全推给老师。其实在整个学琴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只要家长下定决心,坚持下去,孩子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学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有时会觉得无法逾越,这时候千万不要放弃,其实这正是从量变向质变的过程,要咬牙挺过去。每挺过一关,孩子都会有一次飞跃!很多人都是因为没挺过去而最后造成遗憾!对于孩子学琴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要和老师及时沟通,帮助孩子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切记,任何时候对孩子都不要指责!孩子是需要鼓励的!关于琴,如果有条件还是买好一点的。琴的音质、音色、音准对孩子的听力影响很大,好琴弹起来的感觉确实是不一样的。选老师的问题很重要,学琴一开始就选好的(在能达到的条件下往最好的选),小孩打基础很重要。特别是钢琴,如果一开始学偏差了纠正起来相当困难。推荐两本书:1、《简明钢琴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7月第二版)。这本书虽然是给教师写的,但作为琴童家长看看大有益处。特别是在孩子初入门阶段如何帮助孩子打下一个好基础很有帮助,很值得一看。2、林华著《学琴日记》,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书中有关钢琴弹奏和教学的论述,是作者的经验之谈,相信一定会给读者不少有益的启发。本书以少女在跟随陈树哲教授学习钢琴过程中记下的日记,以及作者对这些日记所作的注释,阐述了少儿学钢琴过程中必须注意的诸如手型、识谱、手指功夫、节奏节拍、触键、音色、踏板、复调、练习曲等方面的运用原理,并对各种钢琴流派的历史沿革、艺术风格作了简要的回顾。书末附有“学琴疑难问题索引”,可供初学者查询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