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根据孩子的气质育儿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法来评估幼儿是哪一类型的气质。观察在一般的生活情境中就可以进行,比如,我们可以把在最近的4~6个星期观察到的幼儿的气质特征记录下来,尽可能客观地观察、倾听、记录孩子对某些人物、事件和环境的反应模式。要观察的内容有:
              ■活动性:观察幼儿在睡眠、进食、玩耍、穿衣以及其他日常活动中的肢体活动情况。并做出对幼儿活动性的评价(较高、一般或是较低)。高强度的孩子会大声哭笑,而气质温和的孩子则仅仅是微笑和低声呜咽。观察幼儿整天是连蹦带跳、手舞足蹈,还是静静地蜷坐。活泼的幼儿喜欢蹦、跳、跑;不活跃的幼儿喜欢安静的游戏。
              ■社会抑制性:初次接触新面孔、新情形、新地方、新玩具时的行为反应。评价幼儿在陌生环境中的反应是自在舒适的还是犹豫不决、退缩害怕的。例如,可以记录幼儿第一次见到老师、新同伴、新玩具以及一些陌生人时的反应;可以观察幼儿对待第一次吃的食物的反应;同时还要观察他反应的强度。
              ■情绪性:负情绪、正情绪反应特征。在环境中记录各种令孩子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孩子友善或不友善的行为。情绪积极的幼儿经常面带微笑或者开怀大笑,对大家很友善;情绪消极的孩子经常不高兴、吹毛求疵,很难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
              ■专注性:做事情时的专注性、持久性以及注意力的表现。有的孩子可能不断地摆弄一个新玩具,直到他会玩为止,而有的孩子可能随便玩玩就放下了。专注性是指幼儿排除外界干扰而坚持活动的能力。有的幼儿注意力集中,做事情持久,而有的幼儿则不能坚持很久,只适合短时间完成任务。
              ■反应性:幼儿对于外来刺激的敏感表现及快慢程度。如对幼儿的五种感知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观察,可了解他们对颜色、材质、气味的敏感性等。高敏感性的幼儿能敏锐地察觉到周围的环境;低敏感性的幼儿对周围的环境不那么敏感,对同样的刺激反应较少。五种感知觉都有助于了解幼儿的反应性。
              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气质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稳定性强、不易发生改变的特点。这是由于人的气质受到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极大。要想改变是相当困难的。但是,气质并不是完全一成不变的,它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尤其是在儿童期。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和接受教育、社会交往、生活经历等,对儿童原有的气质特征会起到一定的修饰作用。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或发生某些变化。

              那么,怎样根据孩子的气质特征来教养孩子呢?易养育型的儿童,一般是比较好教养的,措施主要是加强教育训练,经常给予良好的环境刺激,激发起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热情。要一点一滴,坚持不懈地对孩子进行他所缺乏的良好个性品质的灌输和教育。对孩子切忌漠不关心、不闻不问、任其自然,而应关心体贴,经常逗孩子玩,给孩子讲故事,教育孩子如何待人接物,或送孩子进托儿所、幼儿园,从各个方面给孩子以良好的刺激,唤起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反应能力。
              对麻烦型孩子的教养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对生活节奏不规则的孩子,应该制定有规则的生活制度,喂奶、吃饭、大小便、活动与休息都必须严格规定时间。适应性差和有逃避性的孩子,要先让孩子接触较安全的陌生环境和态度友善的陌生人,以后逐步接触较复杂的环境和各种态度的人,接触的时间和次数也应逐步增加。经过一个阶段的“脱敏”训练后。可让孩子单独接触新的环境和陌生人,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并要不断鼓励他如此坚持下去。孩子在这方面的素质就会逐渐加强。如果不是这样,孩子的活动范围狭窄。缺乏生活磨炼,就会加重孩子的适应性差和逃避性的缺陷。对于情感反应剧烈的孩子,要循循善诱。避免激怒他们,教育孩子学会克制自己,约束自己的任性行为。因势利导地发扬其坦率、刚强、勇敢等品质。对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要加强说服教育,防微杜渐,切忌打骂,要用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潜移默化,起到表率作用。对于情绪低落或脾气古怪,或变化无常的孩子,父母要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体贴、关怀和照顾。要让孩子多与活泼可爱、热情大方的孩子接触,激发他的欢乐情绪,使孩子感到生活的美好。这种孩子自尊心特别强,因此应避免在公共场合指责他。
              此外,还应发挥儿童特别是已经比较懂事的孩子的自身积极性,通过教育使孩子认识自己的气质特点,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气质中的消极方面。培养、发展积极的方面。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头尾取消早教教什么

                        • 上一篇: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和气质修养
                          下一篇:两岁半对画画比较感兴趣,怎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