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步入小学,意味着孩子又一个成长新的开始,孩子的心智发展即将又上一个新台阶。这些都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家长的用心。作为一名小学生,父母该如何协助孩子顺利过渡,为未来六年的小学生活打下好基础呢?
培养独立自主,自律能力,学会为自己的生活做计划很多家长都习惯了每天唠叨孩子做作业,吃水果,吃饭不能挑食等等。但这样的做法就无形中让孩子丧失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可以让孩子自己制作一个学习生活安排计划,每天做什么一目了然,心中有计划,就不会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例如:
关于周末的学习生活计划:
上午9:00-11:30 完成数学和语文作业
下午13:00-15:00 自由活动➕运动
晚上7:30-8:00 阅读课文
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据老师观察发现,凡是在学校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习惯一旦养成,整个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家长可以做甩手掌柜了。
例如:阅读习惯、作业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等等。
培养业余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可以让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孩子越小越好培养,不要让孩子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定要培养至少1-2个兴趣爱好。最好是孩子自己选择的,而不是父母为他决定的。
例如:
运动方面(游泳、打球、跆拳道、跳绳、攀爬、吊单杠……)
音乐艺术方面:学一门乐器、声乐、舞蹈、绘画、书法等等。
特长班学了对孩子是否有帮助,取决于是否遇到了专业老师指导,是否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如果是强迫学的,还不如不学,因为会适得其反。生活中,有多少孩子学钢琴是被父母逼迫的,这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
上面的仅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我是@灵动育儿,教育从业18年,正在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养育一个青春期男孩。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谢谢!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好!非常感谢您的邀请。
关于孩子进入小学后,该不该专门进行规划,要看你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
“好的习惯受用一生”,如果说,孩子在幼儿园就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自主意识强,并且生活和学习都有清晰的规划。那么,上小学只需要按部就班即可,无非转移到了一个大环境,学习时间增加,但是在老师的协助以及自己的逐步适应过程中,孩子是可以轻松应付的。所以说,家长就没有必要再另拟“新规”了,把“走上正轨”交给时间即可。
然而,如果孩子还属于被动学习型,行为需要监管,习惯也离不开时时督促,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提前进行规划。毕竟,小学会学到很多基本知识,如果积累或磨砺没有到位,会大大影响今后的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甚至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劲头。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规划:
1、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当孩子自主学习时,不要吵闹,或者再三催促先吃饭等等,保护好孩子学习的初心很重要;
2、做积极的听众。关于小学,孩子有很多美好的初体验,回家后会忍不住分享。此时,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嫌弃孩子滔滔不绝,也不能表现得不耐烦,不想听,更不能打断孩子等。而应该放下手中的事,听孩子讲讲自己是怎样当上班长的,打算以后如何帮助老师管理班级等趣事。
3、调整心态,着眼当下。这时候会有很多孩子开始参加不同的特长班,家长最容易被动或盲从,这些都是由于焦虑造成的,生怕孩子落后。其实,一切选择依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要知道,不同敏感期学习的内容都不一样,而且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喜好也不一样。所以,在对孩子不够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完全没必要盲目选择特长班。关于是否真的该学习,以及或者学什么,可以慢慢观察、跟孩子商量、或者通过体验再定。
最后,关于特长班是否有用,我觉得,合适就是有用。怎么才算合适呢?参考指数有三点:
①孩子是否喜欢。只有当一个人做他真正喜欢的事情时,才不会觉得累,才能够坚持下来;
②孩子是否学到东西。不单指学会几支舞蹈或者几首歌,同时还要看孩子是否因为跳舞变得更有气质,是否更加乐观等等;
③孩子是否愿意长久学习下去。不少孩子学了一周或一个月开始厌倦,甚至排斥去学校,要么就是觉得太累,没有时间玩耍,这时候,即便勉强孩子也是应付差事,上特长班很被动,学习效率低。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特长班有没有好处不能一概而论。孩子的潜质要善于挖掘,但是更要敏感的捕捉孩子的心情和喜好。
另外,家长自己要先放松,“学习生活”不用刻意规划,也不用想太远,把孩子眼下的每一天状态和进展处理好就是最完美的安排。一切都需要时间,过了磨合期,你会发现其实也没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