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有攀比心理很正常。结婚前攀比父母,结婚后攀比爱人,生了孩子攀比孩子,这是最最庸常的百姓思维。连羊吃草也会争着吃最好的草,更何况人?
1.有攀比才会有底气。同事家孩子学了架子鼓,每天咚咚锵咚咚锵地敲,还动不动去商场演出,自己家的孩子为啥不能?是自己拿不起学费还是自己家孩子比人家孩子笨?——这就是很多父母给孩子报兴趣班最初的动力。哪怕花的是冤枉钱,反正又不是我一家。赢得有底气,输得也有底气。
2.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少走弯路。兴趣班人气也是慢慢积累起来的,有小孩子通过兴趣班学到了东西,孩子有艺术成就,家长脸上有光。前人的成功范例在那儿摆着,不可能不让别的家长动心。虽说每个孩子不一样,教育没有现成的模板,但是人总喜欢模仿成功,也是无可厚非的。
3.兴趣培养大众化的需求。一个孩子,不会玩冰球可能不会自惭形秽,但是不会一样乐器,好像就有点落伍。前者是小众娱乐,后者是大众娱乐。多数人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行,不必特立独行。读书之外,人家孩子能弹钢琴,我的孩子能拉二胡,也就马马虎虎算跟上趟了。
攀比心理是正常的。但大多数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能多学习,不输在起跑线上,但切记别因为自己的虚荣心,而让孩子感到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