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得我的孩子小学时,我要求他放学回家,休息五分钟,就做作业,雷打不动的制度,鼓励他独自一个人做一遍,我偶尔在旁边看见错的先不闻不问,他问我就鼓励独自翻书找。
总之自己想办法解决,等他都做完了,给他打分,然后问他错的答案,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不批评,然后和他一起找正确答案,有些错题我还故意要他向外人求助,比如同学、表姐、老师……想让他学会找办法锲而不舍地独自解决问题,不让他总是养成依赖我的不良习惯。错题弄懂后再出三道类似题举一反三做完,这样的附加题不批评,纯粹是引导他加深错题印象 ,同时表扬他越来越爱学习了。
休息十五分钟后,自备了一套与课本同步练习题给他做,每门做与当天学习新知识有关的内容,做完打分,奖励他吃喜欢的零食,一个月累计做得正确率高的奖励他心仪很久的玩具。鼓励他多做这份课外附加习题:一是巩固学习;二是初中课程增加,作业量多的时候,他能轻松完成。
每天学习完成后做15分钟手工制作,拼七巧板,和他在一起参与,鼓励他天马行空地拼凑玩,肯定他的劳动和创意成果。
睡觉之前鼓励他温习明天的学习内容,充满好奇地说:“我想跟你在一起看看,明天会学习什么新鲜有趣的东西呢?妈妈以前的课本与你们的相差太多了,你们的真好看!”偶尔陪伴,等他养成习惯了就会独自去完成。
每天早上在家读四十分钟书,可以随意读,偶尔提醒他读将要背诵的为好,所有该背诵的课文、生字、单词,必须滚瓜烂熟,他心情好时、偶尔外出时复述抽查反复易错点。
小学成绩优异,同时鼓励他当班干部。
希望以上能够帮到你,谢谢!
要想教育好孩子不妨这样试试,分享个人观点:
一、做到七不:
①不随
②不惯
③不哄
④不宠
⑤不骗
⑥不打
⑦不骂。
二、做到三正面:
①正面诱导
②正面教育
③正面典范
三、注意三环境:
①社会环境
②家庭环境
③邻里环境
四、养成十种习惯
①从小要养成诚实的习惯
②从小要养成谦和的习惯
③从小要养成勤学的习惯
④从小要养成勤劳的习惯
⑤从小要养成勇敢的习惯
⑥从小要养成助人的习惯
⑦从小要养成正直的习惯
⑧从小要养成修身的习惯
⑨从小要养成爱国的习惯
⑩从小要养成节俭的习惯
总之,想教育好自已的孩子必须做到七不、三正面、三坏境和十习惯。也许这样会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快乐地成長。
如何培养孩子的科技兴趣?
明确培养孩子科技兴趣的目标是什么首先请家长明确培养孩子科技兴趣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加分以便考个好大学,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都不是,而是“培养孩子的科技兴趣和特长,其目的在于激励和唤醒鼓舞,点燃孩子心中探寻科学之火,帮助他们发自内心寻找和解决问题。”热爱很重要其次父母要做的是观察,观察自己孩子的特质,以便于激发和保持孩子对科学的热爱,帮助孩子在科技的道路上选择正确的方向。“父母唯一应为孩子做的,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并鼓励他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发挥得淋漓尽致。”保持好奇心有了方向和目标,如何能够保持科技兴趣更加持久,走的更远而不会半途而废。
“最重要的动机就是满足从孩子时就有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
具体做法比如参加科技夏令营,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独行快,众行远”,团体的力量更容易让孩子坚持下去。
参观科技馆,保持好奇心、激发热情和学习动力。
进行科学实验,动手实践,更深入的了解科学原理、产生现象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有利于知识融合应用,可以做到学中用,用中学,相互促进,良性发展。其实宝宝在三岁左右,就可以引进科学小实验了,某宝上面的小实验材料包,比如火山爆发,都是激发孩子培养科技兴趣的早期启蒙方式之一。
首先,要观察一个孩子的禀赋。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禀赋所在,并非每一个孩子都会对科学有深度的兴趣。所以,要有选择地培养孩子的兴趣,而非一视同仁,把孩子培养成万金油。
所以,要在生活中观察孩子,也要创造一些机会来让孩子接触到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游戏、玩具和读物。创造机会让孩子能够接触到这些东西,也有机会尝试去入门。
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兴趣很大,投入很多,学得很快,那么我们认为这是他的禀赋所在,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到为孩子进步的阶梯学习用具,比如图书、玩教具和活动。
如果没有发现孩子有科技方面的禀赋,有没有可能培养科技的兴趣?
也能培养。但培养的结果,只是让他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而已,不一定能让他真正在入门,也不一定能让他在这方面有很多学识。一般的做法是,父母在生活中陪伴孩子去入门,用游戏的方式,或者好玩的方式。当然,有合适的兴趣班参加,可能更好一些,毕竟更多小朋友在一起,也是一种趣味。
但这都不起太多作用。你观察生活中的现实就明白,大多数孩子学了很多,但其实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没有入门。很多东西,都是以一种被要求的方式去学习,基本上是没有结果的。
原因在于,孩子的禀赋不在这里。而且因为孩子的活动和成长环境干扰太多,诱惑太多,以及条件太少,反而无法专注。而我们做父母的这一代,小时候物资贫乏,玩具很少,反而喜欢去制作、研究一些东西,反而对神奇的东西有十分的冲动。
而现在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接触到神奇的东西,比如手机、电视等,就容易视为必然,很少有渴望去研究和创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