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大孩子上高一了,数学一直听不懂,有啥办

              孩子能上高一,说明数学还是有些能力。至于说听不懂数学,家长观察一下孩子做题能力,是否是做题时,用到初中的一些数学知识,以前没有巩固好。你就需要解决以前的环节问题和现在高中的知识相结合。

              还有就是有的孩子学习偏科。就像有的孩子擅长理科,有的擅长画画,这和头脑思维天赋等因素有关。每个人不可能都是全能的。

              高一的孩子各方面独立思考和兴趣爱好都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多和孩子互相讨论讨论,问问孩子是怎样思考的,数学再有问题,看看让孩子自己思考怎样去补救一下。把高中这三年顺利的念完。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得到尊重,他也会倾听你的想法建议。不要小看孩子的思考能力。【切身体会】除非家长包办代替多,孩子自己没有主见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才是比学习好坏更严重的问题。

              因为数学,肯定会对分数有一定影响,那么家长就要和孩子一起规划好整体学习以后怎样去执行下一步。

              一个人的成长与他的知识体系和在某一个领域有一项专长是有密切联系的。

              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是从课程内容结构、课程目标到教育理念都与传统高中数学课程很大的不同,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对教师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一线的老师是起作关键的作用。在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老师要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对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要有深刻的理解与领悟。在一年多的新教材的教学中,在新课程教学理念逐渐的深入人心的氛围之中,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实施中困惑也随之产生。

              一、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问题。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北师大版新教材存在着以下问题:

              (1)知识的顺序编排不合理。近年来,中学数学教材作了一些删减,并调整了一些内容的顺序。例:未学解不等式,就学指数函数、对数函数,造成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集合的运算等等问题难以解决。

              (2)知识的删减不科学。新教材大量增加了现代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新教材不同与旧教材,最突出的部分是增加了“研究性课题”的学习。但是也存在着一定漏洞的问题。如:立体几何常用几何体的性质删减后,学生对几何体的交线在底面的交点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这是老教材没有的事。

              (3)与其它学科的协调没有做好。我国设置高中数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为广大的高中学生提供进一步的数学基础,使之能适应现代化生活,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由于受西方数学等因素的影响,高中数学偏重于思维训练价值,而忽视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出现了与其他学科脱节,不协调等现象。例如: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2中要用到概率计算问题,而数学却把概率放到了高二上学期必修3当中。高一第一学期物理要学力学,会用到三角函数向量等知识,但数学却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必修4才学,造成学科之间知识脱节。

              (4)教材内容与习题搭配有不合理之处。如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2课本第28页的B组题,第49页的7题(个人所得税问题)等难度过大。

              (5)函数应用问题设置过难。我认为高中数学内容不应该只强调知识、内容等更要注重方法和过程,这样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如高一上学期必修1课本第108页的例2,解答繁长,计算量大,达不到使学生对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体验。

              (6)很难做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使用计算机作函数的图象。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计算器,函数应用的教学中学生不能体会算法的思想,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衔接存在脱节现象。初中所学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高中知识则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如果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存在着知识的脱节的话,学习高中知识就会有一定的困难。根据一年多的新教材的教学,我发现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存在着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衔接存在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

              (1)部分应用知识要求降低。如:乘法公式只有两个(即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没有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在多项式相乘方面仅指一次式相乘,会影响到今后二项式定理及其相关内容的教学;因式分解的要求降低。初中只要求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而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新课标不作要求,但高中要经常用到这两种方法;反证法:课标只要求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要求不高;但在高中遇到“至多”“最多”“至少”“唯一”等字词的证明题,需要用反证法。例如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一章经常出现。

              (2)知识衔接方面。例如: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无理方程、二元二次方程都已不作要求,会影响到今后学数列有关计算(往往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根式的运算明显淡化,如不加强根式运算,以后求圆锥曲线标准方程会受到影响。初中没有“轨迹”概念,高中讲解析几何时会讲到,学生对有关求轨迹问题很困惑,有无从下手之感;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在初中新课标不要求。在高中教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应用时常常要用到,在涉及到函数图象交点问题也常用到,这无疑是一个障碍;平行线线段成比例定理初中没有,这样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空间的线面平行等问题受到影响;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初中没有。因此,高中学立体几何时会受影响。

              (3)知识删减问题。在新课标中,圆的垂径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被删去了,在高中必修2的解析几何中常常会用到;相切在作图中的应用初中不作要求,在高中有相切问题;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3、关于“小组学习”的困惑。《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合作交流的学习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它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从我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4、课时严重不足。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启动以后,教师普遍认为存在着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教材越编越厚,习题越配越难,尤其是B、C组练习题。内容越上越多,感到教学如同追赶……。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更谈不上留有巩固练习的时间。要用9周36课时(每周4课时)完成数学必修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真是难上加难。每个学期要学完两大本书,相当于过去学习一年的内容。

              以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为例,初中的二次函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对数概念及其运算等内容已经压到高中,和传统的高中数学内容相比,高中数学必修1还增加了函数与方程、函数建模及其应用等内容,造成了速度快、学得浅、负担重、质量差的现象。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规定2课时,“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规定1课时等等,如此编排引起了课时的严重不足,如果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肯定不利于学生掌握,形成似懂非懂,“夹生饭”造成差生越来越多。

              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成因

              我校在实施高中数学过程中虽然老师进行了岗前培训,学校也反复的组织大家学习,老师们也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史命感。但课程改革推行到今天,遭遇到了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也有着其必然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编排问题。由于大多数教材编委基本上是大学教授,他们长时间脱离了一线教学,在编排课本时忽略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问题,以及对各科知识的交叉等方面了解不是很深,同时内容上大多注重大中城市学生的素质发展,没有考虑到边远山区孩子的实际受教育情况。综合以上几点原因,造成了高中新教材存在着部分瑕眦。

              2、学生自身问题。首先大部分高一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不完善,对新知识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会使新知识难于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无法理解新知识的实质性含义,自然而然形成了知识认知结构不完善;其次学生的思维能力达不到教学内容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学生只重视机械模仿练习,不重视探索、概括、推理、质疑、反思和总结,表现在解决一些模型化、形式化的问题,如应用题、定理证明、代数推理等能力题型,就缺乏符号化、数学化的能力,找不到解题的目标和策略。

              3、教师自身问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部分教师没有灵活的处理教材,又对教材理解不透,甚至出现了照本宣科的现象,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接受知识方面的困难。如面对初中知识“十字相乘法”讲解问题,很多老师采取回避的态度,实际上可以采用数字游戏教学方法。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分必修与选修两大类,必修有5个模块,这些内容是每一个高中生都要学习的,无论是毕业后进入社会还是进入大学深造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主要注重打好数学基础,掌握基本能力。但内容的抽象性、理论性强,在能力要求方面远高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水平,这些都对老师们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出了前所末有的挑战,虽然笔者学浅,但在一年的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一点心得,给大家几点建议

              1、依据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用教具。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高中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教材则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是依据课标而编写的。在教学中,应以课标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数学教材中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教材中不符合课标要求的题目要大胆地删减;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改编。此外,还应全面了解必修与选修内容的联系,要把握教材的“度”,不应采取一步到位法,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接触,螺旋上升,实行分层教学。

              2、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倾听学生的回答并适度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领会数学思想方法,构建知识,训练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同时,对于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听课理解、模仿记忆、练习作业等,仍然是当前高中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可以对传统的学习方式适当改造,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探索规律。这样既解决了课时不足问题又解决了教材编排存在的漏洞问题。

              3、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直观新颖,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作形象化处理,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尤为重要。如: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例题解不等式(ⅹ-1)(ⅹ-2)(ⅹ-3)>0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机作出函数y=(ⅹ-1)(ⅹ-2)(ⅹ-3)的图像,并追踪图像上的点的坐标,可以近似直观看出不等式的解集。如果没有采用这种解题方法,必须经过三步复杂的解题步骤才能完成,而且图像相当复杂。

              “书越来越难教”,这是普遍基层老师的感慨。如何在新课标下运用新的理念,解决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存在的问题,真正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还需我们不断努力地摸索出新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只有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找到更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应该把握住这次机会,和学生共同进步。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三者过早鲁斯曼

                        • 上一篇:怎样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下一篇:儿童书法到底有必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