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目的
孩子学习钢琴是为了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音乐素质。不要过早的以此给孩子作为选择职业道路,要求
孩子成名成家。当然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如果您的孩子确实:具备很好的音乐才能,则另当别论。
二、心理准备
当您有愿望让孩子学习钢琴时,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应该与孩子商量,求得意见的一致,并在您与孩子
沟通前,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如经常玩音乐游戏,唱歌、跳舞等等。有可能的情况下,可经常观摩其他孩子的学琴,让孩子能耳闻目睹小朋友弹奏的音乐,让孩子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产生学琴的愿望。
三、选择教师
选择一名好教师,是大多数琴童家长的愿望。怎样选择,要经过反复全面的思考。孩子虽小,但学习的人
门非常重要,哪怕是两三个月的学习,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教师的个性、品格和知识面等都应考虑。如一经选
定,家长应给予充分的依赖。这点很重要。
四、学习方法
任何学习都存在方法,学习钢琴也不例外。首先要严格按老师的要求,循序渐进的学习,不可操之过急。
一定要孩子自己思考。不能因为孩子慢,而家长用语言提示代替孩子的思考。这样起先看起来好象效率快,但
长期下去就容易产生孩子学习时对家长的依赖,这就产生了家长的负担。最终成了琴重最大的学习障碍。最
初的学习应该是按部就班的,循序渐进的。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想给孩子学钢琴的家长注意了,钢琴入门要注意哪些事项
首先,既然选择了钢琴,就不能半途而废,要一直坚持每天2~3个小时的练习。
其次,初学琴的时候,手型很重要,一定要把基础打好,否则后面弹大型曲子会很吃力。
再有,弹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琴谱上的音符、指法,如果慢速就把这些搞错,那么一旦加快速度,就会弹得很乱。
多听一些钢琴曲,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钢琴应该怎么弹。
弹的时候,自己用耳朵多听,注意音色,不要用手指砸琴,应该用指关节的力量去弹奏。
对曲子不熟练的时候,尽量把速度放慢,等熟练了再加快速度。
希望你的孩子能学好钢琴!加油!
小孩学钢琴家长需要注意些什么
家长平时要经常给孩子听优美生动的音乐,在充满音乐气氛的环境中成长,增强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此外,最好家长能够领先一步,因为孩子每周只上一次课,而每日的练习主要靠家长的辅导,如果家长能够先学会看谱,数拍子,将对孩子的学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还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错误并能纠正它。
怎样做好学琴孩子的家长
家长在动机培养中的作用
应该说家长在儿童学琴过程中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是关键性的,家长的态度往往比教师的影响力大得多。除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之外,我国普遍存在的家长“陪练”也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大于教师的主要原因。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家长全面参与、介入孩子学琴活动的现象在欧美等国家是少见的。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就要使我们充分地重视家长在儿童学琴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儿童学琴动机培养中的作用。因为孩子稍微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家长实际上就对学琴具体内容的参与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很多家长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在如何尽快地使孩子的古筝学习取得成就上,似乎认为只要努力、只要肯花心思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而大大忽略了孩子心理活动对学习活动及学习成效的制约作用。很多孩子对古筝学习产生越来越强的抵抗情绪往往是家长的不明智的策略所致。
一 让古筝学习在家庭的整体氛围中扮演一个增色添彩的角色
对于孩子来说,家中有了一个大古筝,能够通过自己的手发出美妙的音乐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但事与愿违,很多孩子感觉到自从学了古筝之后,家长就变得不那么和蔼了,家长也觉得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变紧张了。很多家长由于对古筝学习的困难性、长期性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表现得不够耐心,结果给孩子产生一种印象:是学琴使得家长老生气,给家庭带来很多不快,并进而认为是古筝破坏了他原来的快乐生活,因而开始厌恶这个让他(她)产生不愉快的学琴活动。这种认识必然对孩子的学琴态度及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反过来又使家长认为自己花了那么大的精力、物力为他(她)创造的学习条件,孩子还不珍惜,因而产生不良的情绪反映作用于孩子,如此形成了恶性的循环。当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家长没有意识到,良好的学琴气氛是学好古筝最重要的心理基础。所以家长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感觉到并且明确地意识到,他(她)学习古筝是一个能够为家庭生活增色添彩的活动,而不是一个全家的负担。这种微妙的家庭气氛营造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使学生产生学琴的需要、培养学习动机的基本前提。良好的学琴氛围,使孩子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下练琴,也会带来较好的学习效果。
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首先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在古筝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这种印象。其次家长要向孩子表明全家人都喜欢古筝,让孩子学琴并不完全是为了教育的目的,还是一个娱乐的目的。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学琴活动能够给家人带来欢乐,从而激励他(她)学好琴的愿望。
二 注意及时鼓励
负责陪孩子练琴的家长往往扮演一个严厉的教育者、指导者、监督者的角色,将自己的责任也仅仅局限在指出并纠正错误,而忽略了对孩子的赞许、让孩子明确感受到自己在为孩子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就而感到自豪。古筝作为一种表演的艺术,难免使人以那种理想的、完美的演奏标准来衡量并要求每一个演奏者,教师认为这是一种责任,家长认为这是高标准的教育,因此便出现了目前古筝教育中最为普遍的现象:教师、家长总是对孩子的弹奏不满意,无论孩子弹成什么样,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老师面前表现不好很失面子,因此对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看得非常严重,因而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及过于严厉的态度。从我们曾分析的儿童学习需要就可以得知,对孩子来说,得不到家长的赞许,就等于一个方面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也就会最终丧失这方面的需要,在儿童的生活中,对家庭成员的“交往需要”是它从事很多活动的主观愿望,他们之所以能够良好地配合古筝学习,这样要的肯定性评价和态度,就会对他们的学琴动机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指出错误是必须的,但要有两个前提:一是不能破坏孩子的自信心,要把错误与不足归结为努力不够等偶然性“非稳定”因素,而绝不能作出“你怎么这么笨”等对本质能力进行直接否定的结论,那样只能彻底破坏孩子的自信心;二是要让孩子觉得提出错误的方式是友爱的,而不是厌恶的,是和气的,而不是粗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