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窝羌寨山庄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属于典型的羌民族聚集区。这里不仅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而且还有着深厚的羌民族文化底蕴,羊图腾、手工羌绣、羌族头饰服装、羌族口弦、吊脚楼等,成为了解羌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西窝羌寨山庄的原住民结合羌民族文化特色,居家经营起了农家乐、客栈。
他们在为外地游客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住宿,搞活家庭经济的同时,也通过羌族舞蹈、羌语、日常生产生活方式,保留和传承着本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
羌族舞的基本要领?
羌族舞蹈主要是粗犷神秘。
羌族主要舞蹈
1、跳皮鼓
跳皮鼓,又称羊皮鼓,是羌族巫的主要舞蹈形式,每遇病、丧时,由巫师舞蹈。跳皮鼓以表演者手中所持羊皮鼓、串铃等为伴奏,鼓点种类繁多,气氛热烈、紧张。巫师一般为2人,1人举短戈在前,1人左手持单面鼓,右手持弯把鼓锤敲击,并摇晃鼓内小铁环哗哗作响,用一种颤动的走步方式,在一阵吆喝和震天鼓声中边击鼓边跳,他们或将两脚八字分开,鼓先落在两胯之间,然后向上甩,同时击鼓;或前脚向前跳,后脚以脚尖点地跟出,左右交换击鼓,动作节奏明快,激烈而敏捷,神秘感十足。
2、猫舞
猫舞是农节期间的祭祀舞蹈。舞时,巫师双手做猫爪状,模拟猫的动态,或单腿踮跳,或双腿蹲跳,或开胯甩腰踏步,动作灵活,独具特色。
3、跳叶隆
跳叶隆是由巫师绕着火塘跳的丧事舞蹈,某些舞姿类似猫舞。舞时,巫师弓身弯腰拍手跳碎步,用脚尖踮地前行,两手前伸,颤抖不停,动作神秘有恐惧感。
4、跳麻龙
跳麻龙是祈雨舞。巫师一遍舞动6、7多米长的粗麻绳做成麻龙带把的龙头,一遍念祈雨的咒语。跳麻龙动作技巧难度大,以蹲跳为主。舞蹈时,长麻绳龙身随龙头盘旋飞舞,啪啪作响。
5、跳盔甲
跳盔甲是一种古老的祭祀舞,也叫做大葬舞,过去多用于有战功的民族战士,或有功德的老人的葬礼。表演时舞者人数不定,身穿生牛皮制的铠甲,头戴野鸡翎和麦杆皮盔,手中各持弩、矛,领舞的巫师要挂上肩铃。舞队形成对垒的两排,跳前高唱象征胜利的战歌,舞蹈时弩矛飞舞,吼声震天,十分威武。
6、喜事锅庄
锅庄大多在室内锅庄旁进行,极具浓厚游牧生活特色。喜事锅庄舞者人数可达数十人之多,常在节日、婚嫁和劳动之余跳。锅庄舞的节奏以歌声协调,由能歌善舞的老者带头,男女相对各成一排,一唱一答,拉手边唱边舞。舞时动作随歌声节奏加快,进入快板时,男女两排相互交换位置,或众人拉手相继从别人腋下钻过,穿梭如花,气氛热烈。
7、忧事锅庄
忧事锅庄是为老人举行丧事所跳的舞蹈。一般在丧事之后,由死者的亲朋在室外旷地都参加的舞蹈。舞时男在前,女在后,拉手成弧形或圆圈,动作沉稳、缓慢,气氛低沉,伴唱的内容主要是歌颂死者生前的高贵品德和表示怀念之情。
羌舞的最大特色是?
羌族的最大特色是舞蹈风格。
羌族舞蹈舞风古朴典雅,粗犷优美。主要分为自娱性舞蹈、祭祀性舞蹈、礼仪性舞蹈、集会性舞蹈四类,基本动作较为一致而各具特色。自娱性舞蹈最具代表性的舞种有“莎朗”和“席步蹴”,与节日、喜庆活动密切相关。
舞蹈,在羌族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论是婚丧嫁娶,还是逢年过节,乃至日常生活中的放牧、盖房、收割等活动,羌族都会跳舞。舞蹈已经成为羌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羌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羌族民间舞蹈由于其民族独有的宗教特点,多带有祭祀、祈福的活动目的。
猫舞
是属于农节期间的祭祀舞蹈这种舞蹈由巫师在祭祀中跳,是源于羌族古老民间舞蹈的一种。舞时双手做猫爪状,有单腿踮跳、双腿蹲跳、开胯甩腰踏步等动作,多模拟猫的动态,以灵活、短线条动作为主,独具特色。
跳叶隆
是由巫师绕着火塘跳的丧事舞蹈。巫师弓身弯腰拍手跳碎步,用脚尖踮地前行,两手前伸,颤抖不停,动作有神秘和恐惧色彩。它的某些舞姿类似猫舞。
跳麻龙
巫师在祈雨时所跳的舞蹈。舞者手持带把的龙头,龙身是用6.7米余长的粗麻绳做成。舞动龙头时,长麻绳盘旋飞舞,啪啪作响。其动作技巧难度大,舞步多采用以蹲跳为主的跳皮鼓的动作。巫师边跳边念祈雨的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