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羌族人有什么爱好?

              羌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的说法是“没有歌不行,没有舞亦不行”。《汶川县志》说,羌民“丧葬有丧葬曲,相互舞蹈,以示悲欢,盖古风尚存也。” 羌族音乐原始古朴,属我国民族调式,以五声、六声为主。五声音阶的歌曲包括有以宫、商、角、徵、羽5个音作为调式主音(起讫音)的5种调式。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五声式音阶,如徵羽、变宫、商、清角,以及宫、商、角、清角、徵,但是很少使用。

              羌族舞蹈的基本特点有,保留着原始乐舞粗犷、古朴的风格,大多是在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进行,舞者既通过舞蹈取悦祖先神灵,又得以自娱乐,以羊皮鼓、手铃等打击乐器伴奏,加深人民对神的崇拜和其神秘感;舞蹈动作的表现与歌词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多数舞蹈是用歌来促使舞步的循环往复;同一乐句男领女合,动作完全重复,节奏的强弱起落同舞蹈齐奏起落结合巧妙协调。

              白鼓舞是哪个民族的?

              羊皮鼓舞是羌族的舞蹈。

              说起羊皮鼓舞,估计很多小伙伴们还比较陌生,这是我国少数民族羌族的舞蹈,在羌族中有着很长的历史,是羌族祭祀时所使用的舞蹈。传说中有一只羊吃掉了羌族的祖师爷,然后从天神那里得到的经文与衣食住行的学问,经金丝猴的点播后用山羊皮做成鼓,从而在敲羊皮鼓时就会出现经文。

              白鼓舞是我国苗族的传统舞蹈。

              肩铃舞来源?

              肩铃舞


              云端上的舞蹈


              10月13日《羌魂》的舞台上,踯躅着一群身着蓝底红衫民族服饰的羌族姑娘,她们圆润的肩膀上挥舞的肩铃,似一颗颗划过夜空的流星,成为晚会一道亮丽的风景……


              两枚手掌大小铜制或木质铃铛,系于一对半米左右的线绳末端,绳另一端固定在羌服左右双肩位置。跳肩铃舞时,舞者肩膀上上下翻飞的铃铛,跟随音乐节奏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既不落入俗套,又让观众感受到了羌味十足,这就是《羌魂》里的肩铃舞。


              肩铃舞是源于羌族的一种宗教性的祭祀舞蹈,是原始图腾舞蹈的遗迹,编导在原有的民间舞蹈的基础上,优化了典型的民族风格动作,重构了舞台的立体空间,加上光影与色彩的艺术效果,展示了羌族人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生命情调。




              肩铃舞


              《羌魂》的舞台上,一群90后姑娘,用优美的舞姿,精湛的技艺,积极乐观的精神征服着成都观众。其实,要想用她们柔弱的肩膀甩起半斤重的羌铃并非易事,生于1997年的陈茂黎,学习肩铃舞已有8个年头,她舞台甩出的每一声清脆铃响,都是平时一次又一次“打出淤青”的训练结果。“学肩铃舞药用巧劲儿,稍微用力不当,就会甩到其他方向,伤及腿部、手部,被打到的地方常常出现淤青。”


              其实,肩铃舞的历史并没有其他羌族非遗项目那么久远,这个从萨朗舞演变而来的舞蹈,直到1980年才有了肩铃舞独舞《羊角花开》,随后的肩铃舞《百合花开》,更以轻柔的舞姿,突出了肩铃舞唯美的一面,也让肩铃舞代表的羌文化受到国内、国际认可。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羌人从小开始学习肩铃舞,有趣的是,只有30多年历史的肩铃舞虽不是“非遗”,但不少肩铃舞者、羌人,甚至其他非遗传承人,他们都会误认为肩铃舞是羌族古老舞姿的一种。


              新时代,羌族文化也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一大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活跃山野乡间、校园讲座、各大舞台上,使羌族“非遗”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喜爱,在传承中绽放出新的光华。如今,羌人已经带着他们特有的文化,走出阿坝,走出国门,相信未来,还将在更广阔的地方回响。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书下载学习经验婚礼策划

                        • 上一篇:莎朗舞的由来和来历?
                          下一篇:哪家舞蹈艺考培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