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人民善歌善舞。
唱歌在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年长者教歌,年轻者唱歌,年幼者学歌,歌师传歌,代代相传,成为社会风习。侗族大歌,琵琶歌,拦路歌,均是侗族音乐的优秀代表。
“大歌”是侗族音乐中的精粹,主要特征是在音乐上形成了复调结构与表现手法。侗族民间有传统的歌班、歌队组织,每逢节日或歌队出访或迎接歌队来访,以对唱“大歌”而获得声誉。歌班演唱时,领唱与众人合唱相结合,分出高低音声部,其完整的多声部结构是中国目前所发现最完美的民间合唱,被誉为“天赖之音”
侗族舞蹈有芦笙舞、“多耶”舞、耍龙舞、狮舞等。
芦笙舞曲调繁多,舞姿有“鱼跃”、“斗鸡”、“盘龙”等10多样,秋后赛芦笙,参会的芦笙上千架,方圆数十上百个村寨参加,观众达上万人。
“多耶”舞是侗族古老的歌舞结合的舞蹈形式,活动时,参加的人手拉着手或以手搭肩围成一圈,有节奏的踏步徐行,歌词由一人领唱众人合,是侗族地区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侗族的民间手工艺制品种类繁多,有刺绣、挑花、编织、彩绘、雕刻、剪纸等,大都实用美观,特色鲜明。
侗族妇女善刺绣、挑花,图案有花鸟鱼虫和飞禽走兽,绣于胸襟、领襟、袖口、头巾、枕巾、被面、背扇、袜底为饰,形象生动,色彩绚丽而调和。编织有色彩鲜艳的侗锦,图案精致的侗帕和形式多样的花腰带。
彩绘一般见于鼓楼,桥梁,庙宇的栋梁、檐板及匾额上,多采用工笔画法,内容多采自汉族历史故事和侗族民俗风情,也有各种鸟兽图案,色调鲜艳,神态生动。其它如雕刻、剪纸,以及日常生活常用的竹、木、藤等的编制,也都精致实用,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什么是侗族芦笙舞
传说,侗族芦笙舞(又称“踩堂”、“踩笙堂”,侗语称“多伦”)源于春耕前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祭祖仪式。今已成为侗族民间主要娱乐活动。有两种形式,因节令约束不能混淆。一为表演性芦笙舞,限农历正月至谷雨间跳,其他季节、场合须经特许才可举行。有组舞、集体舞和四人、双人、独舞之别。由前导曲、踩堂曲、进堂曲、日神曲、地神曲、风神曲、火神曲、萨神曲、通贺曲、邀请曲所组成。其中的进堂曲与踩堂曲以村寨为单位表演。舞者身着华服,无芦笙者特有各种器械,穿插表演。技巧难度较高,造型性较强。一为娱乐性芦笙舞。每两年(逢双年)举行一次,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六到八月底循环进行,八月十五为最高峰。节日期间,各寨按传统习惯划定区域组成芦笙队,举行盛大比赛,气氛热烈,也俗称“芦笙会”。
民族舞有哪些
民族舞蹈是一种起源于人民生活中的肢体动作语言,以日常活动抽象化为表现形式。亦可称为土风舞、民俗舞蹈或国际民俗舞蹈。不同于着重表演的芭蕾舞或是制式化的运动舞蹈,土风舞源自于各国不同环境、生活及风俗,与各国的特色音乐服装也有相互的搭配,表现形式十分丰富。 那么民族舞蹈都包括哪些呢?如下: 汉族(代表作:七盘舞,铎舞) 藏族(代表作:牦牛舞), 傣族(分花傣和水傣), 孔雀舞(代表作:雀之灵). 苗族(代表作:芦笙舞), 回族(代表作:奔腾), 朝鲜族(代表作:农乐舞), 壮族(代表作:火猫舞), 彝族(代表作:阿细跳月) 鄂伦春族(代表作:黑熊搏斗舞) 高山族(代表作:高山族舞) 佤族(代表作:木鼓舞) 侗族(代表作:踩堂) 保安族(代表作:扇子舞,斗来舞) 瑶族(代表作:度戒舞,夫妻跳盘王) 水族(代表作:跳神) 普米族(代表作:裹草帘子舞) 独龙族(代表作:剽牛舞) 哈尼族(代表作:白鹇舞) 基诺族(代表作:大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