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得兔和他的朋友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好饿的毛毛虫》、《大卫,不可以》、《小兔汤姆系列》、《一园青菜成了精》、《古利和古拉》、 《我爸爸》、《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小房子》、《小蓝和小黄》、《驴小弟变石头》等,这些比较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阅读
幼儿园绘本故事《一起玩形状游戏》教案
《形状游戏》以一家四口为主角,有霸道、爱说冷笑话的爸爸,明理但是郁郁寡欢的妈妈,还有一对小兄弟。安东尼·布朗特别指明那个弟弟就是他。这一家人的目的地是美术馆,由于去美术馆是妈妈要求的生日活动,一开始只有妈妈兴致盎然,爸爸和两兄弟则是勉强跟去。之后,随着妈妈的解说与引导,弟弟开始有了兴趣,接着哥哥和爸爸也越来越进入状况,甚至一起走进了画里。终于,大家颇有收获,愉快地离开美术馆。
【媒体评论】
在本书中,安东尼·布朗运用一家人衣服色调的变化,来描绘心情的转变与逐渐融入画中的过程。整本书的色彩由一开始的灰蓝、浅棕渐次明朗,加上人物服装一个接一个地鲜艳起来,使得画面彩度增加,整个场景一扫阴霾,显得缤纷亮丽。而围在图画四周的框线也有类似的作用,刚开始一家人都被厚重的外框围绕,渐渐地,外框不见了,只剩美术馆里装裱着名画的框,最后,一家人回家的场景突破了框线,往外延伸,无限宽广…… 在过去的作品里,安东尼·布朗一直和小读者玩着视觉的游戏,启迪孩子敏锐地观察图画,从搜寻与解读之中得到读图的乐趣。而这本书的设计也包含了练习读图的几个步骤:首先,他在图书中隐藏小东西,比如美术馆建筑上的棒球选手浮雕、萝卜状的柱头、馆内的茶壶等等,引发读者搜寻的兴趣。然后详细解说一幅馆藏作品——奥古斯图斯·艾格(Augustus Egg)的《过去与现在 作品一》(Past and Present No.1)让读者明白画中的细节往往是画家隐藏寓意的线索,是诠释一幅画的契机。之后,他借着17世纪的《柯蒙迪雷女士们》(The Cholmondeley Ladies)这幅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339666135画,以及自绘的两幅拿破仑肖像,让读者玩“找一找,有什么不一样?”的游戏。接着,他又把名画里的世界换成一家人身临其境的场景,并且相互对照,造成视觉上的谐趣,鼓励读者找出其中的差异。类似这样的比较不仅出现在左右对页,也安排在前后页上,比如书名页上的图画,就是后来出现的彼得·布莱克(Peter Blake)所画的《戴了徽章的自画像》,而画中人既像作者,也像故事里的爸爸。有心的读者如果仔细寻找,会发现几乎每幅画面都藏有小小的惊喜,好像是作者与读者分享的小秘密,而且每次翻阅,都会有新发现。这样的练习,不仅让读者的视觉越发敏锐,对图画书的思考越发细密,也更了解画家的用意。 显然,在这个与小朋友互动的“视觉入径”活动中,安东尼·布朗不仅训练孩子观察图画,还教他们玩基本的图像游戏,也就是作为书名的“形状游戏”。游戏的示范和成果出现在封面、内页和前后的环衬页中。这个游戏看似简单,却很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换句话说,就是带领小朋友由先前观赏的阶段,进入到自己创作的阶段。而观赏别人的作品与尝试创作,本来就是艺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安东尼·布朗自己说,他的图画创作正是由这个从小学会的形状游戏演变而来!
【作者简介】
安东尼·布朗,在图画书的园地深耕多年,不断运用图画书拉近孩子与艺术间的距离。伦敦的泰德艺廊和教育中心认同他的努力与成就,邀请他从2001年6月到2003年3月之间,担任驻馆作家和画家,使他能够利用泰德艺廊里的资源,亲自带领伦敦市区小学的一千位小朋友认识艺术作品,而这本图画书也是整个活动的成果之一。这些参与“视觉入径”(Visual Paths)活动的孩子与艺术互动的经验是这本图画书的主要内容;此外,在书的前言和结尾处,安东尼·布朗都暗示这本书也具有自传色彩,因为他巧妙地把自己的童年经历融入故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