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小直通车“爱上一年级”幼小衔接主题教育?

              今年5月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宣传月启动仪式上强调,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全社会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幼儿园、小学协同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幼小科学衔接。一直以来,幼儿园非常重视幼小衔接教育,为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研究,没有找到一条让小学提前参与的有效途径,所开展的活动没有很好地针对小学低年级教育教学实际,甚至处于自说自话的状态,导致不少孩子到小学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为此,由湖南省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雷芳带队的“幼小衔接创新教育研究”课题组,吸纳一批优秀的小学校长和低年级带班老师、幼儿园园长和大班老师,深入调查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了解一年级新生常见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思考幼小衔接教育的策略和措施。下面是课题阶段性成果,供准一年级家长及相关人员参考。组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他们在人生早期所经历的一次重大转变,将对他们的心理和适应能力提出很大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将会出现哪些心理和学习、生活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的后果是什么?如何有效预防这些问题?本文将试图加以阐述。

              幼小直通车“爱上一年级”幼小衔接主题教育?

              一、心理上常见的问题

              幼小直通车“爱上一年级”幼小衔接主题教育?

              1.失落感。幼儿园里的孩子对上小学都有一种渴望,看到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去上学,总是心生羡慕。到了大班,孩子们的这种渴望心理会随着家长和幼儿园不断地给孩子做的学前准备而不断增加。随着入学的临近,他们心情激动,甚至兴奋得睡不着觉,充满自豪感。这个时期的孩子基本都有当个好学生的愿望,有些为了实现做小学生的愿望,往往很听大人的话,家长提出的以前无法达到的要求,这时孩子都可能会做到。但是,真正进入一年级后,小学生活纪律上的约束和学习上的紧张,使孩子们出现很大的心理落差,曾经期待的美好并不存在,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内容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容易、有趣,在课堂上的被关注度也下降了。这时,难免心理上有一些失落。

              幼小直通车“爱上一年级”幼小衔接主题教育?

              2.孤独感。在幼儿园里,通常只有三四十个孩子,甚至更少,班里配有两位主班老师和一位保育员,活动的范围一般限于本班活动室,老师与孩子像一个亲密和谐的大家庭,沟通和互动机会比较多;而到了小学,活动的范围比较大,孩子们不再局限于自己的教室,同学之间的竞争性增强,老师同时面对四五十个、甚至更多孩子,没有办法与孩子及时地一一沟通,孩子们在心理上会有一种被老师忽略甚至冷落的感觉。加上,此时的孩子,与幼儿园原来熟悉的环境分离,适应陌生的环境需要一段时间。而此时新的同学关系还没有建立,在新的班集体里没有找到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难免产生孤独感。

              幼小直通车“爱上一年级”幼小衔接主题教育?

              3.压力感。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三种变化让他们不同程度产生压力感。一是行为规范的变化:孩子在幼儿园时,可以迟到早退,行为相对自由;而在小学,行为规范比较严格和制度化、秩序化。由相对自由的园所生活过渡到相对严谨的学校生活,难免产生不适应感。二是学习方式的变化: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是在轻松、活泼、自由的环境下、以游戏为主开展活动,进行学习,而小学则是以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为主,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不能随意乱动,在幼儿园动惯了的孩子一时难以适应。三是家长和老师要求的变化:在幼儿园,家长和老师对幼儿都是以维护快乐和兴趣为主,没有硬性的学习要求;而对小学生来说,则有一定的学习目标,而且规定了完成的期限,自由玩耍的时间少了,孩子会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会感到约束太多、不够自由、学习负担重。如果此时家长和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到孩子的以上这些心理问题,缺乏对孩子的鼓励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孩子长期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会身心疲惫,可能产生种种不适应、抵触,甚至出现不喜欢上学的情绪和行为,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学习障碍或心理问题。

              幼小直通车“爱上一年级”幼小衔接主题教育?

              二、学习生活上常见的问题

              幼小直通车“爱上一年级”幼小衔接主题教育?

              1.注意力易分散。大多数一年级新生每节课的前十分钟注意力比较集中,越往后注意力越易分散,越不在意教师的教学内容。课堂上时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被少数学生包打天下,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陪衬。在家里做作业时,有些孩子往往边做边玩,不够专心,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听到响动就分心。

              2.听说理解能力差。不会认真倾听:在课堂上,常常是老师问题一提出,学生不管听没听清、会不会回答,几乎个个举手。被请到回答问题的学生一脸高兴,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未请到的则垂头丧气,不认真听取同伴的发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只顾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口头表达不好:当老师课堂上提问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但是请起来回答的时候,又不知道要说什么;有的孩子站起来后,支支吾吾,声音很轻;有的孩子答非所问。理解能力不强: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作业和考试时由老师念题,往往教师读了几遍题目,但仍然有不少学生听不清楚题目的要求。

              3.学习习惯欠佳。大部分一年级小学生做作业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姿势不正确,大拇指压着食指,每次都需要教师的反复提醒。个别学生做作业时随意涂改,页面不整洁,完成的作业也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的要求,而且作业完成的效率也不高。班里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少数学生没有必须要做作业、测试的概念,或者没有按老师布置的任务来做,或者不把做作业作为要务,先做别的事,再做作业,出现作业完不成、缓慢、拖拉等现象。测试的时侯存在翻书、看同学的答案、交卷不写姓名等现象。

              4.时间、规则意识不强。少数一年级新生不能按规定作息、起居,家长、老师急,他不急;坐立行走不讲规矩,让他站到大家面前说话,他摸脸、抠耳朵、扭衣服角、捏手指头;要他坐着,他躺在椅子上,蹲坐在椅子上,斜着身子,趴着;走起路来,他在整齐的队伍里蹦蹦跳跳、手舞足蹈,在走廊里爬行、飞奔……上课铃响了,他不知道要回到自己的教室,或者记不清自己的班级,以致跑到别的教室或其他地方坐着,害得老师到处寻找。有些学生不会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缺少必要的礼貌、礼仪。

              5.自立自理能力不强。有的孩子自我保护能力欠缺,依赖性强,不能让家长放心,上下学、外出需要大人接送,待在家里需要大人监管。有的离开家长就会无所适从、焦躁不安。不少孩子自己的事不能自己处理,如文具需要家长清理和准备,书包要家长帮忙背,没有为家里分担家务的意识。有的孩子处理问题能力差,遇到困难不知道采取有效的求助方式,只知道着急哭泣、生气发怒。有的孩子卫生习惯不好,购食垃圾食品,大小便后不冲水,自己的座位不能好好爱护和及时清理,等等。6.发展很不平衡。学生层次相差显著,能力上有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学生,也有社会化程度很低的学生;知识上也存在两个极端,既有零起点的孩子,也有已经掌握了一年级上学期全部知识的孩子。这种差异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调控,零起点的孩子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能力、掌握所学知识,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与求知欲。以上这些问题的产生,有些是这个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状态所致,随着年龄增大会自然好转,但更多的是没有做好准备所致,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和调整,孩子的学习就会落后,跟不上班,最终成为学困生。

              三、预防策略

              (一)做好学习能力的准备。

              1.树立良好的时间和规则意识。要提高孩子的规则认知及执行规则的能力。它包括对各种规则的理解、知道怎样做是符合规则,培养遵守规则的能力和习惯。作为小学生应该明确和遵守日常生活规则、学习规则,如到校、上课、考试、下课、放学、作业、吃饭、睡觉,注意守时,严格作息。按规定动作坐立和行走,回答和提问主动举手,课堂不随便起身和离开座位,不讲小话。遵守排队的纪律。

              2.养成任务意识 。它包括对任务的感知、承担任务的责任感、完成任务的决心、执行任务的办法。具体在一年级新生身上的要求是:知道教师布置的预习、听课、练习、家庭作业、复习、考试等任务,理解任务的内容,能把完成任务与玩分开;对任务很在乎,知道任务是必须做的,愿意完成任务并有兴奋反应,对完成任务时遇到的一般困难不畏惧,能坚持。能够探寻完成任务的方法。

              3.训练记忆力和注意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在学习中起作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在识字、朗诵、拼音学习时采取边记忆边在老师引导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可通过音乐律动游戏、口令、静坐等方式培养孩子保持安静的品质,可借助数学传真、听字游戏、听写、找差异、玩扑克牌等,训练孩子们注意力的持续性。

              (二)做好生活能力的准备。

              1.培养自立自理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孩子尽快与社会整合,对于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很关键。包括在生活上愿意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家长,尝试在家里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归类整理和保管。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让外人触碰。掌握一定的交通、消防知识,提高防拐防骗能力,能够识别和破解常见骗局,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放手。

              2.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包括主动与身边的同龄伙伴、教师打交道,能以宽容的态度对人,不胆怯、不害羞,与人和睦相处。儿童愿意与小伙伴一起游戏,有问题主动找老师,敢在老师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与小伙伴发生纠纷,能自己解决与小伙伴的矛盾,不攻击他人,被小伙伴接纳与喜欢等等。待人接物与人交往都“讲规矩”,学会运用文明礼貌用语。掌握争端、矛盾、纠纷、困难等发生时的解决办法。

              3.培养劳动卫生习惯。并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学校劳动、家务劳动,学会使用扫帚和拖把等卫生工具。乐意为同学提供帮助,做老师、家长的小帮手,关爱同学的热心人。保持穿戴整洁、手脸干净,大小便入池并主动冲水,垃圾不乱扔,不购食和携带垃圾食品。

              (三)适当做好学科知识的准备。

              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选取切合这一阶段孩子阅读的国内外优秀绘本故事作为教材,引导孩子有效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储备上学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激发上一年级的热望。如可让孩子阅读脱离上学恐惧感,学会想办法应对与父母暂时离别孤单的《魔法亲亲》《小魔怪要上学》等;可阅读让孩子了解写字的重要性并能够愉快地学习写字的《不学写字有坏处》《不会写字的狮子》;可阅读让孩子保持安静,并养成良好倾听习惯的《图书馆狮子》《图书馆里有只金丝雀》 ;可阅读学会控制情绪并能以正确的方式疏导自己情绪的《菲菲生气了》《山田家的气象报告》 ;可阅读保护自我、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的《小兔子走丢了》《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芮雅》;等等。

              2.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学会当众自我介绍,可以锻炼孩子胆量和自信心。学会回答问题时站直、说大声、说清楚、说完整。可以适当选取幼童朗朗上口的韵文诗歌或是国文经典篇目片段,教授孩子进行朗读、背诵的相关训练,加强大脑记忆力的培养,提高语文朗读水平,增强语文素养,提高孩子理解能力。

              3.做一定书写、识字、拼音准备。这些一年级都会教,提前教得太多会让孩子正常学习时失去兴趣,但有一点家长应该清楚,一年级第一学期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前让孩子适当涉及。如了解书写格式,学会在田字格中观察字的结构,学会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学习正确的读书、握笔和写字的姿势,运用正确的格式、姿势练习写正楷字;结合当下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的字源字理教学方法,让孩子了解汉字的演变发展过程,从而真正体会汉字的魅力,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学会认读声母、韵母,认识四线三格,尝试正确书写字母。

              (四)家长要关注和陪伴孩子度过学前关键期。

              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作为准一年级家长,事业正处于打拼上升期,工作一般比较忙,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孩子。但家长应该清楚,一个人50岁前看自己,50岁后看孩子,自己再成功,孩子不成功,自已的这一生不能算成功的一生。一年级是孩子学习之路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家长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把握好这一关键期。随时关注,及时调控,担负起作为家长应尽的责任,不能全部交给学校和老师了事。孩子对家长来说,是百分之百,而孩子对老师来说,是50分之一。

              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带领孩子参观即将就读的小学,找到教学楼、厕所、老师办公室、学校功能室等,让孩子爱上校园。要给孩子打好预防针,告诉孩子,幼儿园到小学会有哪些变化,经历这些变化是长大的结果,也是长大的证明,还是进一步成长的需要。要向孩子讲清楚,每个人都是要学习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有吃苦的准备。但学习也有很多乐趣,会让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博学的人。要鼓励孩子多帮助别人,多交朋友。

              引导孩子制定和执行规则。要让孩子知道,生活是有规则的,有了规则人们的生活才方便,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规则。要与孩子商议,共同制定规则,自己调好闹钟定好起床时间,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做完作业才能看电视,看电视的时间不能超过多长时间,几点钟必须上床睡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及时清理好学习用品,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没有做到要监督改正,孩子做得好要鼓励。家长要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训练班幼儿教具珍惜

                        • 上一篇:成语故事 儿童
                          下一篇:婴儿一周岁了,应该进行哪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