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亲子共读的重要性:能培养宝宝的学习兴趣、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拓展思维、融洽亲子关系……,有心的爸爸妈妈们每天会特意拿出一段时间,和孩子坐在一起给孩子读绘本。 然而,孩子并不一定会买账,到处乱跑、心不在焉的表现让家长们很是受伤。 如果你使尽了浑身解数,不论是充分发挥演讲才能,抑扬顿挫、感情饱满,还是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故意一惊一乍地夸张朗读都没法让孩子跟着你的节奏进入到绘本的世界,不妨看看下面这些,换种读绘本的方法试试。
(一) “大卫的妈妈总是说‘大卫,不可以’”…… 如果你在给孩子讲绘本故事的时候从开头就是这样一字一句地照着绘本念,再有意思的故事也会变得无趣。 在拿到一本书时,不如先跟孩子一起看看封面,猜猜里面写了什么故事。就拿《大卫,不可以》来说,跟孩子一起看,“这个男孩在干嘛呀?怎么站在那么高的书上?哎呀,鱼缸倾斜了,好像要掉下来了,小男孩好像也要摔倒了,好危险呀……” 当你跟孩子一起把从封面图片上得到的信息和疑惑都指出来之后,孩子对这本绘本的兴趣就有了。 对于已经能顺利对话的孩子,一般在你还没提出这些困惑的时候,孩子自己就会说“妈妈他在干嘛呀?”,这时候你完全可以顺着孩子的思路反问他,“对呀,他这是在干嘛呢?”孩子会按着他自己的理解说下去。 不管孩子说的是否符合逻辑,都不要否定孩子,可以说“哦,照你这么讲是个挺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和你说的一样吧”。孩子的好奇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了一定会比你还认真地看绘本内容。
(二) 给孩子的绘本一般都是图片多、文字少,方便还不认字的小朋友理解,同时也给了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 爸爸妈妈们在引导孩子看绘本的时候不必那么严谨地照着读,可以把场景演绎出来,绘本里画了好吃的蛋糕,就一起做出吃的动作,边吃边赞美好吃。书里主人公头碰到桌子了,就用手捂住头,做出疼痛的表情“哎呦”一声。 孩子可能会被你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也可能会模仿着你的动作,这些都在扩展着孩子的语言、认知和表达。
(三) 对于绘本上的东西,爸爸妈妈们可以引导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 比如绘本上画着小熊前面有棵树,树上有猴子,但是第一幅画里只露着猴子尾巴,跟孩子一起看的时候可以问问孩子“咦,树上这是什么呀?绳子?蛇?还是……” 充分带动起孩子的想象,看到后面猴子出现了,原来是猴子啊!阅读过程中不乏味,孩子才有兴趣继续听下去,并且在以后自己看绘本的时候也会有很多的内心戏,充分调动起想象力、表达能力,让阅读变得有趣。
(四) 跟孩子一起做任何事都需要和孩子产生互动,而不是家长自说自话。 对于已经会说话的孩子,有的爸爸妈妈为了避免孩子不认真听,在给孩子讲绘本的时候也会有意跟孩子对话、问问题。出发点很好,我们也提倡给孩子提问,引导孩子善于思考。 但是提问的内容需要注意一些,不要问“通过这个故事你有没有学到点什么道理”这种无趣又很宽泛的问题。 可以提一些“你觉得农夫下一次会遇到什么?”“你说妈妈为什么不让大卫站在那么高的地方啊?”这种提问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推理能力,也更有利于孩子更专注于绘本当中。 把提问当做读绘本过程中的一个游戏,引导孩子思考。孩子回答不上来的时候,给些辅助性的引导,拓宽孩子的思路。 切忌不要把这种提问表现成类似于课堂上的考试,轻松、畅所欲言是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
(五) 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他自己就会在阅读中找到乐趣。 周国平在《宝贝宝贝》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孩子天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潜在的认知能力,只要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们的天赋能力就会健康生长,结出果实。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最重要的是保护和鼓励他们对书籍的兴趣,使他们感到阅读本身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 这是他在女儿啾啾的成长过程中领悟到的,也确实值得众多爸爸妈妈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