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国故事,50字左右

                苏武牧羊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从杭州败移福州。景炎帝二年(即公元一二七七年)的春天。文天祥为了抗击元兵,率师从闽西进军漳州,所闻福州失守,宋帝败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闽南与闽西交界的坂寮岭,退到险要的倒岭赶筑营垒,沉着应急。
                元兵来势凶猛,紧迫在后,文天祥的兵马渡过下畲溪的木桥,仰望天空,说了声“天助我!”立即,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岖的对岸。
              那拆掉的虽是木桥,却系交通要道。文天祥考虑到战后百姓过往的需要,特地为当地留下不少金银,以备复建之用。
                当他带兵马要经过倒岭下的梅子坑村,老百姓闻讯接应,纷纷主动把家里的门板桌面都搬来铺架临时便桥。文天祥万分感激,当场为此桥取名为“大义桥”,后人也有传说为“待御桥”。
              明朝万历十年(即公元一五八二年)间,在大畲溪建起了坚固的石拱桥,并在桥头建立了壮观的碑亭,以纪念信国公文天祥举义驻师。
                树立的三块石碑,均有秀丽的碑文。
              传说后来当地著名的文人林希严(林泰)为了悼念“耿光垂北斗”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感慨满怀地写了《题国公桥》一诗:
              当年丞相过桥东,
              战马啸啸满路风。
                
                
              万古人间留壮烈。
              百年溪水泣英雄。
              伤心荒涧碑犹在,
              放目寒山事已空。
              吊古不堪回首望,
              冷烟萎草夕阳红。
              这首凄凉,悲壮的诗篇,表达了后人对文天祥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全家人个人绘画传奇故事

                        • 上一篇:韩国绘本故事我喜欢你教案
                          下一篇:爱国主义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