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话故事里上古十大正神都有谁?

              上古十大正神,是现代人虚构出的组合概念,其中人物所处时代以及产生时代都各不相同,本质上是和十二祖巫一样东拼西凑而来的产物。其成就有开天辟地、创世造人、教化众生、播种万物等。

              盘古

              开天辟地之神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盘古神话流传时间下限至东汉时代,叙事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3]盘古的化万物一说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任昉所作的《述异记》,最早形象见于《广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说》为龙首蛇身、人面蛇身。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产生很古老,长期流传在人们口头,直到三国时才由吴国文人徐整记录下来。

              1986年饶宗颐先生发表《盘古图考》,指出汉末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四川益州讲堂石室已有盘古像。饶先生的这一成果,不仅将盘古出现的时间上推到公元二世纪末,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提供了启迪:神话与宗教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体,语言与神像联系在一起,两方面的研究可以互证。

              盘古神话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之一。传说远古时期,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了。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

              帝俊

              天界第一代天帝

              帝俊,上古传说中的天帝,其原型就是帝喾(kù),姬姓,名俊(一作夋),五帝之一。出生于高辛,黄帝的曾孙,中国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15岁受封为辛侯,30岁受禅即位,号高辛氏。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被商族认为是其第一位先祖。

              据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豹、虎、熊、罴。

              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大荒东经》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少暤生般,般是始为弓矢。帝俊赐羿彤弓素[矢曾],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

              -------------------《海内经》

              伏羲

              中华文明初祖

              伏羲(生卒年不详),风姓,燧人氏之子。《史记》中称伏牺,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又称青帝,是五天帝之一。传说其生于成纪,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晚期。

              伏羲是古代传说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女娲

              造人补天之神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神农

              播种万物的太阳神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说是今宝鸡市渭滨区的清姜河,一说是今宝鸡市岐山县的岐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华人(不仅汉族)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耒耜的使用和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

              ·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据《帝王世纪》载,神农“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为尝百草,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炎帝炎帝在与大自然,与疾病作斗争中,为后世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立市廛,首辟市场。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发明的以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市场是我国货币,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

              ·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麻桑为布帛后,人们才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朦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

              ·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据《世本·下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使人们娱乐。

              ·削木为弓,以威天下。神农始创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兽的袭击,有力地打击了外来部落的侵犯,保卫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劳动成果。

              ·制作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发明前,人们加工处理食物,只能用火烧烤,有了陶器,人们对食物可以进行蒸煮加工,还可以贮存物品,酿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对人类的饮食卫生和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促使人们有规律地生活,按季节栽培农作物,炎帝神农还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 月,月为三十日,十一月为冬至。炎帝管理部落,治理天下很有方法。他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智贵于人,天下共尊之。他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勤,不罚而邪正,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人民无不敬戴。

              炎帝还是我国教育的始祖。他教民使用工具,教民播种五谷,教民医药,教民制陶、绘画,教民弓箭、猎兽、健身,教民制琴、教民音乐、舞蹈,还教民智德。可见,炎帝时期,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重视和发展。

              炎帝神农氏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炎帝精神,首要的是创业精神,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炎帝精神使中华后裔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摆脱愚昧和野蛮,追求先进与文明。这种精神使华夏民族获得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炎帝神农氏、神农文化、农业文明,文明依寄着人性化神明而发展,又促使人性化神明升华为一个民族的文明支柱,不仅构成了世界文明史中绚烂多彩的重要组成,而且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轩辕

              中华第一共主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发明历数、天文、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纪年、文字、图画、著书、音律、乐器、医药、祭祀、婚丧、棺椁、坟墓、祭鼎、祭坛、祠庙、占卜等。

              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全国共分九州;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个官位管理国家。对各级官员提出“六禁重”,“重”是过分的意思,即“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员节简朴素,反对奢靡。提出以德治国,“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义,尤其是设立“九德之臣”,教养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义,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在使用人才上,访贤、选贤、任能,因才使用。实行以法治国,设“礼文法度”、“治法而不变”,命力墨担任法官、后土担任狱官,对犯罪重者判处流失,罪大罪极者判处斩首等。

              史书记载,黄帝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许多创造发明,其中主要有实行田亩制。黄帝之前,田无边际,耕作无数,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中间一块为“公亩”,归政府所有,四周八块为“私田”,由八家合种,收获缴政府,还穿土凿井。对农田实行耕作制,及时播种百谷,发明杵臼,开辟园、圃,种植果木蔬菜,种桑养蚕,饲养兽禽,进行放牧等。缝织方面,发明机杼,进行纺织,制作衣裳、鞋帽、帐幄、毡、衮衣、裘、华盖、盔甲、旗、胄。制陶方面,制造碗、碟、釜、甑、盘、盂、灶等。冶炼方面,炼铜,制造铜鼎、刀、钱币、钲、铫、铜镜、钟、铳。建筑方面,建造宫室、銮殿、庭、明堂、观、阁、城堡、楼、门、阶、蚕室、祠庙、玉房宫等。交通方面,制造舟楫、车、指南车、记里鼓车。兵械方面,制造刀、枪、弓矢、弩、六纛、旗帜、五方旗、号角、鼙、兵符、云梯、楼橹、炮、剑、射御等。日常生活方面,熟食、粥、饭、酒、肉、称尺、斗、规矩、墨砚、几案、毡、旃、印、珠、灯、床、席、蹴踘等。

              蚩尤

              汉代兵主

              蚩尤,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铜头铁额,八条胳膊,九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约在5000多年以前,蚩尤部落与炎黄部落发生了涿鹿之战,蚩尤战死,部分东夷族融入了炎黄部族,形成了华夏族,而部分没有融入炎黄集团的部落,就形成了苗族的最早主体。

              上古时期,蚩尤带领九黎氏族部落在这一带兴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明天道、理教化,为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使阳谷成为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当时,蚩尤统率的九黎部落联盟,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是一个面对海河而生长起来的部落,是当时三大部落联盟中最强大的部落联盟,物质文明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借助当地的地理、气候、水源等优越条件,发明了谷物种植,已经开始由采集、渔牧、游牧向农业发展,这是历史和文明的一大进步,是对古代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而谷物种植就需要育苗、移苗、壮苗等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后来人们就用“苗”字来给蚩尤的子孙命名为“苗族”。与此同时,他们还能创制较精美的陶器,手工业也开始发展起来。这也是对中国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

              蚩尤发明了金属冶炼和金属兵器的制造。

              《世木·作篇》说蚩尤“以金作兵器”。翦伯赞写道:“据说蚩尤‘以金作兵器’,是金属冶炼的最早发明者。”我认为,蚩尤不令是金属冶炼的最早发明者,而且也是金属兵器制造的最早发明者。《管子·地数》说:蚩尤能以金为兵,制作“剑铠矛戟”。《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龙鱼河图》说:“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铜头铁额”,“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史书还说,蚩尤能制造的最早发明者,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冶炼业的出现具有划进代意义,从此,人类开始进入了使用金属工具的时代,它标志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次新的飞跃。

              ·蚩尤是建立法规、实行法制的最早创造者和施行者。

              在古代中国,蚩尤首创法规,实施刑事法,以肃纲纪。《周书·吕刑》说:“蚩尤对苗民制以刑”,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路史·后纪四·蚩尤传》在记述蚩尤被擒杀后说:“后代圣人著其尊彝,以为贪戎。”罗萍注曰:“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我著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戎”。《太平御览》卷七九引《龙鱼河图》说:“灵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状。”这也说明蚩尤严格实行法制而树立了威严的形象和产生了浓远影响。同时,郑玄注曰:“苗民,谓九黎裔也。”“上效蚩尤重刑以变九黎言苗民者。”这也同样说明,蚩尤是刑法的首创者和施行者。有的史料还说,兵器和刑法是蚩尤发明的,后来被黄帝部落集团效法。可见,蚩尤乃是中国古代法制的缔造者。

              蚩尤虽然在儒家典籍中形象负面,但民间一直有崇拜蚩尤的传统,华北地区的河北、山西一带有相关的崇拜活动。如南朝任昉的《述异志》记载冀州(今河北)有乐名《蚩尤戏》,民人头戴牛角而相抵;在太原的村落中人们祭蚩尤神。秦始皇亲祭蚩尤,为八神之一的战神,后世帝王、武将出征之前常祭拜蚩尤以求庇佑。

              传说蚩尤战败,身首异处,其墓即“蚩尤冢”也有多处,亦有民祭祀。山东省巨野县还在2001年斥资重建蚩尤墓并修建了“蚩尤广场”。

              根据蚩尤为黄帝六相,首管天时,故成为某种星相名称,称为“蚩尤旗”。根据《吕氏春秋》《史记》《隋书》等文献的描述,蚩尤旗应指某种彗星,是战伐的征兆。

              相对于汉族一般自认炎黄子孙,苗族则持续以蚩尤为祖。苗族川黔滇方言区,流传有“格蚩爷老”的传说。“格蚩爷老”又译“格蚩尤老”(苗语滇东北次方言),“格蚩”,意为爷爷、老人,“爷老”是英雄之意,是否就是蚩尤,尚有争论。黔东南、广西融水等地苗族,每六年或十三年举行一次大型祭祖仪式“吃鼓藏”时,也要首先祭始祖“姜尤”。黔南还有苗族史诗《榜蚩尤》在民间传唱,歌唱“第一位祖先”香尤公的故事。

              云南马关、武定苗族有“跳月”或“踩花山”的风俗,传说此风俗与蚩尤关系密切。当时蚩尤率领苗民抵抗黄帝东进,失败之后退入深山。为召集四方苗人,蚩尤在山上树起树杆,系上腰带,令男女年围绕花杆歌舞,吹奏芦笙。热闹的聚会吸引了众多苗人,并重振旗鼓,重新投入战斗。此俗后成为定期的歌舞盛会,成为苗族传统节日。

              苗族还有崇拜枫木的民俗,甚至以枫木为图腾。此俗也可能与蚩尤有关。苗族史诗中的《枫木歌》更把苗族乃至人类都说成是从枫木中产生的。

              苗民,谓九黎裔也。”“上效蚩尤重刑以变九黎言苗民者。”这也同样说明,蚩尤是刑法的首创者和施行者。有的史料还说,兵器和刑法是蚩尤发明的,后来被黄帝部落集团效法。可见,蚩尤乃是中国古代法制的缔造者。

              东皇

              汉代主神

              东皇太一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出自屈原《九歌》的之中。东皇太一是《九歌》中所描写的天神,是战国时期楚国人祭祀的最高神,主宰天空星辰。

              《汉书·郊祀志》云;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天文志》曰: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淮南子》曰:太微者,太一之庭。紫宫者,太一之居。说者曰:太一,天之尊神,曜魄宝也。《天文大象赋》注云: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微宫内,勾陈口中。其神曰曜魄宝,主御群灵,秉万机神图也。其星隐而不见。其占以见则为灾也。又曰:太一一星,次天一南,天帝之臣也。主使十六龙,知风雨、水旱、兵革、饥馑、疾疫。占不明反移为灾。

              共工

              水神

              共工,又称共工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国先秦古书《列子·汤问》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终。

              《国语·鲁语上》载:“共工氏之伯九有。”“伯九有”也就是霸九州。实际上是说共工氏一度是九州的伯(霸)主,即中原部落联盟的一个首领。这反映了九个氏族住在九个地方,共工氏在其中居于首要地位。徐旭生说共工氏居住地在今河南省辉县。郭沫若说:共工氏长期活动的地方是今河南西部的伊水和洛水流域。这个地方古代称为九州,可能来源于共工氏的九个氏。后来,这里往西的山区中还有九州之戎,大概是共工氏的余部延续下来的。

              共工是古代传说中神农氏的后代,属于炎帝一族,身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体。在黄帝的继承人颛顼治世的时代反叛,被颛顼击败,共工怒而头撞不周山(传说中支撑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西北倾斜。之后共工仍不断地作乱(代表洪水的爆发),最后被禹杀死(指治水成功)。

              共工,炎帝裔。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

              相传共工为水神。《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颓顼争为帝,(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工与颛顼之战。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此战又或传为共工与高辛(《淮南子·原道》),神农(《雕玉集·壮力》),祝融(《史记·补三皇本纪》),女娲(《路史·太吴纪》)之争。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等传说,由禹为黄帝系统人物,当亦系黄炎战争之余绪。今河南杞县流传的“女娲补天”传说则谓:共工、祝融、女娲、棺人为兄妹。共工与祝融因吃天鹅蛋相争,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塌洪水泛滥,女娲乃有补天之举,似更原始。

              《列子》又名《冲虚至德真经》,是春秋战国列子与其弟子门人所做。

              记载云:“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颓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意思是:天地也是物体。物体自有不足之处,所以过去女娲氏烧炼五种颜色的石头去弥补天地的空缺,砍断鳖鱼的四只脚去撑起天地的四角。后来共工氏与颛项争夺帝位,因愤怒而碰到了不周山,折断了顶着天的柱子,扯断了拉着地的绳子,天往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运动;地往东南方向下陷,所以江河湖水都向东南流淌汇集。

              《史记·补三皇本纪》:“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此战或又传说为颛顼,神农,女娲,高辛与共工之争。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写的。

              记载云:“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意思是: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为帝,失败了,于是(共工)发怒(用头)去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太阳、月亮、星星都朝西北方移动;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湖流水都朝东南方向流去。

              这则神话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来解释“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江河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的现象。

              祝融

              火神

              祝融,古代传说中的火神。为夏官官名与大司马是同义词。祝融是楚国社会公认的楚国始祖,也是炎帝的火师。

              祝融以火施化,号赤帝,后尊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古时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葬衡阳市南岳区祝融峰。祝融氏酋长燧人,在世界史上最早发明了钻木取火、最早创建了集市,祝融氏燧人为三皇之一,号为三皇中的西皇。祝融氏是西皇所在的氏族,祝融氏即西皇氏。祝融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融是荧火虫,像星星一样闪光,在黑夜里明亮;祝是祭祀,祭火,祭光明,祭祀天帝。在《风俗通义》中,同伏羲和神农并称为“三皇”。

              《晋书》有记载:“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这句话明确的告诉我们祝融是夏官的官名。除了《晋书》以外《左传》也有祝融是夏官官名的记载。《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里面提到的木正即春官,火正即夏官,金正即秋官,水正即冬官。所以《左传》所说的火正曰祝融,意思就是夏官的官名叫祝融。《史记.楚世家》说:重黎居火正就被命曰祝融,吴回复居火正就为祝融。楚国始祖祝融本名重黎,因为火官的身份而被帝喾命名为祝融。

              上古十大正神,都生活在上古时期,其中盘古、伏羲和女娲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萌芽时期,盘古开天辟地,伏羲创八卦、制五行、教化众生,创造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女娲的功绩则是造人补天,制定婚娶制度,他们所处的时代属于野人逐渐进化的时代。帝俊和东皇太一则是伏羲女娲之后的神祗,帝俊的原型就是帝喾,帝喾是黄帝的曾孙,但他的威名却远胜他的曾祖父,因为帝喾是中国神话史上第一个被尊为天帝的帝王,据《山海经》记载在夏朝之前,人们所说的天帝就是帝俊,而东皇太一其原型出自《盘古王表》中的泰壹氏,据记载泰壹氏是与盘古、伏羲和女娲同时代的帝王。神农、蚩尤和轩辕他们则代表着华夏民族正式建立的时代,神农别号朱襄氏,据《吕氏春秋》记载,他是伏羲的继任者,他播种万物、创造稻谷、发明药草、制造农具,这些最后都被黄帝继承。蚩尤是中国古代兵器制造的始祖,也是中国法制制度的缔造者。黄帝他第一个用武力统一了中原各部落,建立了华夏。

              以上十位历史人物,在其死后都被后世平民和学者,尊为上古的神祗,统称上古十大正神。

              这个问题范围很大:中外均可。在这我将其范围定于华夏上古的大神(既古远又显赫的大神)。并按考古及文献出现的时间为序,由远至近排出华夏上古十大正神,这里有很多由于年代太久远,所以已被其子孙后代将忘却了!

              一、青龙神与白虎神(考古发现于7000年前)

              全世界的神话中有一通式,最古老的神都是自然之物,后是人与自然之物的混合体,再次而就是全人格化神。华夏最古老的神都是以图腾的形式展现的,而元古之人对图腾崇拜之物均是动物、星晨这些自然之物,此就是神的存在。他们认为自然之物可窥豹一斑而见全部,其能代表大自然及其神圣,而人类只是大自然之中的无名小卒而已,所以敬畏大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这个对元古之后的华夏不少大思想家影响极大,如大名鼎鼎的老子五千言便有“道法自然”之说。

              1987年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距今约7000年前)中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的古人的图腾:在一个墓室中部的壮年男性骨架的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龙图案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腾飞。虎图案身长1.39米,高0.63米。虎头微低,圜目圆睁,张口露齿,虎尾下摆,四肢交替,如行走状,形下山之猛虎。墓主人的两侧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这个就是讫今所能发现最古老的青龙白虎的原型。

              看来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历史是非常非常的久远了!古人认青龙在天为气为神,其形象展是为二十八宿中的青龙星晨而催生万物,在地聚气成形则为苍龙!

              二、红山女神(考古发现于6000年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辽河流域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座女神庙,并在庙中出土了一尊完整的与真人一样大的泥塑女神头像,消息一出,瞬时震惊世界。中央电视台在《发现之旅》曾经详细报这个事件,而且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讲述了在发现女神庙宇时,挖掘周边石冢时出现了一些非常考合的奇异事情:在开始挖掘石冢时本来万里无云,碧空如洗的蓝天突然风云骤变,风起云涌,本是晴朗的天空一下子暗黯下来,寒风忽至令考古队员每人都有透骨的寒凉感觉。呵,是否女神不愿意被打扰,又或者对这些己经数千年不祭祀的不孝子孙后裔轻轻的不满呢?这个我不知道了,但人是不应该忘本的。然石冢的构造与埃及跟拉丁美洲的金字塔是相同的。

              三、太一皇(神) 3600年的甲骨文——东周均出现于文献

              在距今约三千六百年前的商代甲骨文就有大(太)一的记载,后到周朝时期,已经有广泛的文献(郭店楚简太一篇现存14枚竹简,简长约26.5厘米,其内容主要是论述“太一”与天、地、四时、阴阳等的关系,又提到道家“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思想,是一篇极为重要的道家早期文献),及楚地传说:天地未分之时,有太一皇在其中,这个神是周朝楚地亦即老子出生之地广泛流传的元古大神太一神了,其于易经就是太极,于道徳经就是道的人格化身,于山海经就是浑沌。就是创世级别之神。古时神仙方学有三式神功:奇门,六壬,太乙。这个太乙就是太一,因为天道恶单,所以太一改称太乙,西游记中,元始天尊于凡间与地狱的化身——太乙救苦天尊是西游记中神通最为匪夷所思者,因为其光是座骑九头狮子就可以凭手空手赤拳,一招秒了毫无还手之力的孙大圣,而另一个在实战中空手制服猴王的只有大日如来了,你看,太乙救苦天尊光是座骑就有比美如来的神通,所以太乙本人的神通实则高得有点匪夷所思了。

              四、盘古天王(2500年前的战国)

              盘古的记载最先始见于成书于东周战国的《六韬》,书中说:盘古之宗不可动,动则必凶。盘古是中国民间传说的先天大神,宇宙未形成之时,一片混沌,盘古氏在其中沉睡,一天,盘古醒来,其头顶穷苍,脚踏大地,盘古天王在其中不断长长并奋力撑开天地,又过了416亿年,天已经被托起的足够高,地被压下足够深,此就是盘古开天辟地了。之后盘古累了而倒下,其身体化为宇宙万物,比如讲:眼睛化为宇宙中的点点星辰,血液化为无边大海等等,尤其是他的一缕元神化为伏羲与女娲。

              五、三皇首皇伏羲氏(东周时期)

              前面讲了,当年盘古天王开天辟地后倒下,其身躯化为宇宙万物,而其最重要的一缕元神即化伏羲与女娲了。伏羲为阳,女娲为阴,是谓两仪吧!伏羲与女娲就是我国正统神话的上古大神。封神榜之所以有封神的事件,全因纣王淫秽上古正神女娲而起,小说中三清的老师洪钧老祖拟封神榜尚且需要女娲娘娘共议,说白了封神榜内容要女娲点头首肯才可定型。在封神榜中伏羲氏与女娲为兄妹,实质地位一样,皆为盘古元气所化,是阴阳之尊的表征。伏羲氏最为人所知的典故是易经说:他仰观天象,府察大地,画了八卦,是炎、黄二帝的老祖宗、更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六、人母女娲氏(东周时期的山海经及屈原的楚辞)

              女娲氏经典之一是女娲造人又造万物,山海经:女娲仿其形象创造了人类,其造人之时一天七十幻变(虚数),每一变化就造出一物。

              之二是当年水神共工要与黄帝争夺穷苍大地的控制权,水神失败,怒触不周山,神山坍塌,天现巨窿,滚滚洪雨倾盆而下,大地瞬时变成汪洋,人类将亡之际,女娲怜悯后代受祸,逐炼就七彩神硕补缺苍天,又与水神共工战斗于汪洋海面之上,共工力怯,化为九洲般大小的超级巨鳖企图遁水而逃,终被人母抓住,女神斩其四巨足,立了东西南北四极,从此洪涝退却,日月星辰也重归其位与秩序,人类才逃过一劫了。

              七、炎帝(战国的山海经---西汉的史记)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连山氏。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炎帝及其宗族共传九位合五百三十年。其君主分别:神农、帝魁、帝承,帝明,帝直,帝氂,帝哀,帝克,帝榆罔。

              炎帝部落的在在姜水(一说是今宝鸡市渭滨区的清姜河,一说是今宝鸡市岐山县的岐水)一带,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炎帝曾被新兴的黄帝打败,两族产生了大融合此为华夏的基础,后来杀神蚩尤崛起,其不修德而专横于武力伐诸侯,后被炎帝、黄帝部落结盟,击败了蚩尤。

              八、黄帝(战国的山海经---西汉的史记)

              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现在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

              黄帝之时因有土德,故号黄帝。黄帝以九天玄女所授天书之法,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黄帝在位期间,有两场对中华非常关键的战事,分别是:与炎帝的阪泉之战,以及上面所说的炎黄联军与蚩尤之战。

              尤其是与九黎蚩尤之战尤为惨烈:当黄帝成人时,神农氏已经衰老,管治不了天下,各诸侯纷纷你侵我伐,民不聊生,其中有九黎部首领蚩尤最为凶悍。黄帝以众望,率盟军战蚩尤,双方于涿鹿展开终极一战,蚩尤率九兄弟,其个个身高九丈,铜头铁臂,能呼风唤雨,飞沙走石。开始时将黄帝军兵杀得死伤惨重,黄族军兵个个颓丧而心中恐惧,眼看就要失败灭族之时,突然天降环形状又发出万度光芒之圆器,在环状物中走出一神女,自称是九天玄女…传黄帝兵法与神物,黄帝立刻明了兵法,并以奇门遁甲之生门杀出,又命神女所赐的应龙喷出烈火烤融铜头铁臂,又命旱魃展神通令风雨消散,黄帝亲坐中军,又以夔牛的皮造成战鼓擂动,其声威震千里,黄族军兵听了,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终于大败九黎。黄帝终于成为天下的共主了。而且黄帝对播百谷草木,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等都为华夏民族作出重大贡献。 九、颛顼(战国的山海经---西汉的史记)

              颛顼为黄帝的儿子意昌之子,就是帝之孙,是道教的北帝即西游记中的荡魔天尊,相传其很有智慧,教化民众,周边诸侯都归附他,颛顼的国力范围:向北到达了幽陵(即现时的西伯利亚),南边到达了交阯(即现时的越南、老挝),西边去到流沙,东边到了蟠木(琉球一带)。司马迁的史记说:颛顼帝国凡是日月光芒所到之处,均来归属,用现在语言便是“日不落帝国”…

              十、混元无极大道太上老君(道教立教之初)

              混元无极大道太上老君的记载始见于东汉晚年,他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中最早出现的,最早期的道教,张道凌的五斗米道、黄巾大起义首领张角的太平道,均尊太上老君为教主。

              太上老君想必大家看西游记时经常看到的,其在西游原著中是先天之神,法宝历害得不得可了,座骑青牛精凭老君的金钢琢,秒了满天神佛,其又是如来佛祖的老师,西游记讲,老君当年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渡化释达多为释伽牟利如来南无阿弥陀佛尊者。以上这就是西游原著对太上老君的阐述。

              而在道教之中,太上老君有两种说法:一、太上老君即是道德天尊。二、太上老君等同于道,也就是道德经所说这个宇宙本体的道,因此其号称谓混元无极大道太上老君。

              老君又称之为“炁”,即先天元气的意思。所以又有太上老君一炁化三清之说,即太上老君即三清,三清即太上老君。道教经典讲:太上老君化身变幻莫测,其在天为元气,在凡间聚则为老子,每过41亿万年(这个也是地球讫今的大概年龄)会降临于凡间,最近一次就是降临于东周楚地的老子了。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娱乐业十本怎样听胎教音乐才正确

                        • 上一篇:讲希腊神话的书
                          下一篇:10个历史故事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