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能够回答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是杂谈贯古今。和你一起分享古今中外的各种故事。
那么到底该如何论证一例民间故事的存在意义呢?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无数的民间故事,其中有真有假。大家不是没有质疑过故事的真实性,但是大家依然认可这些真真假假的故事并存。要知道,存在即是合理的,我分析了一下,民间故事的种类,下面我详细论述一下这六类民间故事存在的意义。
第一种,古代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口口相传,到现在也有了许多神话故事的书籍。那么后羿射日也好,女娲补天也罢,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吗?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认可这些仅仅是故事,并不是真实的。可古时候的人为什么如此认可呢,并且传承了数百年,这就是人们需要信仰。
古时候的封建社会,人们的信仰就是各种神灵,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正是因为人们有了信仰,才有了约束自己的准则。正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都是因为信仰的存在。
所以,神话类的故事存在意义就是因为人们有信仰。
第二种,起义派领军人物的身世故事。这和第一种有相通之处。古时候人们认为皇上都是真龙天子,和神灵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古代任何朝代交替时起义造反的领头人都不会让自己师出无名,必定首先在民间流传出其出生之时的异象,让百姓们认为他是神灵转世,从而心存敬畏。历代皇帝的出生,人们口口相传,都几乎是天生异象与凡人不同,这也是利用了人们对神灵的信仰,但是又并不完全相同。
所以,皇帝出生时天生异象的故事的存在,就是为了巩固皇权。
第三种,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类故事都是在宣传正能量,让人们要勤奋,刻苦,孝顺,勤俭。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这种故事无论真假,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因为他们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人们从中学习到真善美。
所以,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教育人们品德兼优。
第四种,英雄事迹的故事。这个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居多,而且较为真实,有许多可供考证的记载。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许多,比如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小兵张嘎,还有最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雷锋故事。这类故事和第三种故事一样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更多的还体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和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所以,英雄事迹故事存在的意义就是弘扬榜样的力量,向榜样学习。
第五种,名人趣事。一个普通的故事,但是却发生在名人的身上,这就赋予了故事神秘的色彩,让人们更易于接受并且认可这种故事。多见于名人轶事和旅游景点。一个景点,由于某个名人居住过,某个名人题过字,而变的意义非凡,。
所以,名人趣事故事存在的意义就是赋予故事名人的光环让故事更具色彩。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名人趣事都是虚构的。
第六种,各类趣事、异事的故事,。这类故事的真假不便考究,也并无太多教育意义。但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趣,引人入胜。人们听了都很喜欢。
所以,有趣的故事和灵异类的故事存在的意义就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不用多么严谨,但人们都喜欢听。
除了这六类民间故事其实还有许多其他小众类别的民间故事。只要你仔细思考,总能发现它存在的意义。
本回答由杂谈贯古今原创,禁止转发!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主要特征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 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主要类别
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内容包括神、仙、鬼、怪,以及历史上出名的人物。
传奇故事
传奇故事的来历大体上是“口口相传”的结果,内容大部分是侠客、清官、贪官等为老百姓所关注的人物。这类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般老百姓做不到的事情,在故事中都能完成。
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其中有爱情故事、机智人基金那比较适合物故事、哲理故事等等。
才子佳人
在古代,绝大部分中国老百姓都是不识字的,但是他们对才子佳人有着一种崇拜的心理。在一些下层的文人中更是流传着许许多多这类故事。
公案故事
公案故事的广泛流传,与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着莫大的关联,老百姓无不盼着有为民说话清官出世,所以那些清官的故事在百姓中广为流传,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寄托。到了现代,公案故事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民间也是流传极广。民间故事可分五类,即: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
特点
1、贴近生活
民间故事,这种文体产生的时代晚于神话和传说,它是人成为客观世界的主宰之后产生并长期存在的文体。故事的内容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立足于现实生活,其主题、角色与主要情节都符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从神话、传说到变形故事、动物故事、寓言、生活故事、笑话,其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幻想性依次减弱,现实性依次增强。这一点是民间故事区别于神话的主要特征。 [1]
2、泛指性
一般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往往是含糊的、不确定的。故事的叙述注重关键性情节的交代,而不做面面俱到的细节描述。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力也主要在情节的生动性上。有浮生萦云(故事篇)。这点是故事区别于传说的主要特征。传说总是尽力把情节落实到确定的人、事、物上,尽管那情节是虚构的。 [1]
3、类型化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化倾向。主题的类型化指许多故事表达同样的主题,如表达生活变富或弱者获胜的愿望,对于机智善辩的赞扬、对于愚蠢呆笨的讽刺等。人物的类型化指许多故事的人物属于同一种形象类型,即在品格、行为等方面的主要特征是共同的,如巧媳妇型、呆女婿型、机智人物型等。同一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会生发出许多大同小异的多种说法,同一母题会表现为多种异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称为“类型”。类型分析时故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以至于故事类型的研究成为一种分支学科即故事类型学,在这方面曾出现大量论著。当然,类型化不仅是民间故事的特点,神话、传说也有类型化的表现,但故事的类型化更为突出,可以说故事是类型化最强的一种叙事文体。与类型化相关的是,故事对人、事物、景物的个性化描写较为缺乏,叙事手法较为粗疏,但这点从另一角度看就是质朴简约,与民众的审美趣味相契合,而且叙述粗疏的不足为情节的强烈趣味性所弥补,使故事成为现代民间叙事文体中影响最广泛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