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南子神话故事?

              淮南子有十个神话故事,分别是:

              1、女娲补天

              【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2、后羿射日

              【原文】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3、嫦娥奔月

              【原文】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

              4、夸父逐日

              【原文】和丘在其东北陬,三桑无枝在其西,夸父、耽耳在其北方。夸父弃其策,是为邓林。

              5、炎黄之战

              【原文】兵之所由来者远矣!黄帝尝与炎帝战矣,颛顼尝与共工争矣。故黄帝战于涿鹿之野,尧战于丹水之浦,舜伐有苗,启攻有扈。

              6、神农尝百草

              【原文】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嬴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7、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

              8、仓颉造字

              【原文】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9、阳燧取火

              【原文】夫阳燧取火于日,方诸取露于月。

              10、大禹治水

              【原文】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简单概括?

              女娲补天的故事梗概:


              在很久很久以前,水神共工与不和火神祝融,两人经常打架。一次,共工输了,就用头去撞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百姓流离失所。女娲看到如此巨大的灾难,炼出了五色石补好天空,砍下神鳖的四只足来支撑四极,百姓重新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女娲补天,是指女娲为了解救人类,牺牲自己的生命,用身体填补天上的大洞的故事。女娲补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女娲补天》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女娲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古代劳动先民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神。她是人类之母,早于文字记载的中国仰韶文化中的蛙纹器皿作证伊是创世神和始母神。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与先圣伏羲共同生活在昆仑山,是福佑社神之正神。女娲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当有限的人力、物力解决不力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们便用想象创造了无所不能的神和英雌,来完成自己无法完成的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任务。可以说,用想象来表达与自然抗争的精神是这则故事的主题,也是世界各民族神话传说中经久不衰的主旋律,而之所以产生这种想象,是由于原始社会底下的生产力——因为能力有限、希望无限,所以要用想象来填补、来发挥、来创造。



              扩展资料:


              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鳌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女娲背靠大地、怀抱青天,让春天温暖,夏天炽热,秋天肃杀,冬天寒冷。她头枕着方尺、身躺着准绳,当阴阳之气阻塞不通时,便给予疏理贯通;当逆气伤物危害百姓积聚财物时,便给予禁止消除。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女娲补天》反映了古代劳动先民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女娲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的高尚,这源自人类渴望征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人工流产勤奋怯场

                        • 上一篇:女娲补天的传说故事是什么?
                          下一篇:四年级外国神话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