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与鲍叔之交
成语典故和其代表的历史事件1、老马识途2、管鲍之交3、退避三舍4、一鸣惊人5、问鼎中原6、卧薪尝胆?
【问鼎中原】楚庄王(战国)【释义】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或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解释】: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退辟三舍】晋公子重耳,楚王
解释】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老马识途】管仲隰朋(齐恒公的大臣)
【解释】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途:路,道路。
管鲍之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鲍叔牙很欣赏管仲的才学,两人曾经一起做买卖,他们在分利的时候管仲要多得一些,因为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贫困。严重曾三次,当官三次被罢官,但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没有才干。鲍叔牙认为是管仲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
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引荐下,请管仲回来做宰相,齐国迅速强大起来。
管鲍之交的主要内容指《管晏列传》,在我国一直用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后常以“管鲍之交”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
平生所交不为一言,故写管鲍之交,写晏婴赎越石父,无不是借题发挥。来抒发自己的胸怀。出处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鲍之交的现实意义?
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友。
两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少出资而多分利,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为了奉养老母,而不是贪心;
鲍叔牙听取管仲谋策,遭到失败,鲍叔牙认为是时机不对,而不是管仲无能;
管仲临阵逃脱,鲍叔牙认为管仲是挂念老母,而不是怕死;
管仲三次被罢官,鲍叔牙认为是君主不明,而不是管仲无才。
齐桓公即位后,鲍叔牙又向桓公力荐管仲为相,而甘愿位在管仲之下。
鲍叔牙死后,管仲在鲍叔牙墓前悲叹说: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
」后人即以「管鲍之交」表示不以物移、坚贞真挚的情谊。
编辑先生给我出了一道难题,要我写一段有关“友情”的古代典范。
我贸然应允下来,待想翻悔,已然不及。
盖中国古籍中记载友情的,并不多见。
俞伯牙钟子期,属知音;
司马相如卓文君,属私情;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属义气;
竹林七贤的结朋,属志同道合;
明清雅士所说的逸友韵友,属趣味相投……我搜肠刮肚了一整夜,总算搜刮出两个人———管仲和鲍叔牙。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一对好朋友,史称“管鲍之交”,说他们有“通财之义”。
所谓通财之义,是指他们在合作经营生意的时候,从不计较利润分配的多少,不分你我。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帐”,可见他们比亲兄弟还亲,这就很不容易了。
然而“管鲍之交”的内涵如果仅仅是建立在金钱上,那就未免太轻飘了。
他们的友情别有洞天。
管鲍是齐国人,当时齐国的王子们为了争夺王位,爆发了内乱。
管仲被任命辅佐公子纠,而鲍叔牙却被任命辅佐公子小白。
因为两位公子的哥哥襄公无道,两位公子被逼流亡出走,管仲和鲍叔牙自然要各随其主,管仲和纠逃到鲁国,鲍叔牙和小白逃到莒国。
内乱平息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彼此争先你追我赶,要回到齐国夺权登位,管鲍二人自然又要各为其主。
在中途的争夺战中,管仲曾射过小白一箭,这一箭本是致命的,怎奈小白福大命大,箭头被他腹上的衣带钩挡住了。
结果最终是小白和鲍叔牙先回到齐国,从此小白就不叫小白了,改叫齐桓公了。
而公子纠和管仲只好回到鲁国继续政治避难。
随后,鲍叔牙设计借鲁国之刀杀了公子纠,又把管仲“引渡”回齐国。
齐桓公为了泄射钩之恨,要杀管仲,被鲍叔牙制止了。
鲍叔牙告诉齐桓公,管仲是个治国奇才,不仅不能杀,而且还要重用。
起初齐桓公不答应,鲍叔牙又说:
如果你不想成就霸业,那就算了。
如果你想治国图强称霸,非用管仲不可,我鲍叔牙是不如他的。
于是,管仲当了齐国的宰相。
管仲果然是个治国奇才,上任后就把国事料理得有声有色,齐桓公每天只顾喝酒玩女人就行了,凡事不用操心。
几年下来,齐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都日益强大,乃至雄踞天下,使春秋时期的其余四霸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各国之间常年的战争因此平息,安定天下达四十多年之久,这在春秋时代是一个奇迹。
难怪孔子在一百多年后惊叹地说:
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让人费解的是,在管仲任命重臣大员时,从来没有提携过鲍叔牙。
鲍叔牙在齐国的政坛上似乎不太得意。
更匪夷所思的是,管仲在临死前,再三嘱咐齐桓公不能让鲍叔牙继承相位。
然而管仲是对的,他这辈子能报答鲍叔牙的,就是不让鲍叔牙继承相位。
因为他深知,只要他一死,齐桓公就会完蛋,而鲍叔牙也会随之死于非命。
果然,管仲死后的第二年,齐桓公也死了。
他的五个儿子开始争夺王位,相互攻杀。
齐桓公的尸体在床上躺了六十七天,蛆虫遍体也无人过问。
而鲍叔牙则幸免于难,全身而退逍遥事外。
这就是深刻意义上的“管鲍之交”,是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情,既回肠荡气,又透骨入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