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光砸缸故事全文?

              司马光砸缸故事的原文为: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砸缸故事完整版儿童?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在很小的时候就很爱读书,经常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养成了遇事不慌、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司马光八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天气热得出奇。老师怕孩子们在屋里热出病来,就叫他们到院子里玩儿一会儿。孩子们听后,争先恐后地冲到了院子里。不一会儿,十几个小家伙奔跑着,叫喊着,做起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半个时辰以后,孩子们感到有些疲惫了,于是停止了游戏,纷纷找阴凉的地方,坐下来休息。其中有一个孩子,热得受不了,于是向院子角落里的一口大水缸走去,想弄点水喝。可是他的个子太矮了,根本就够不着。他马上跑去弄来一块石头,垫在脚下,然后爬到缸沿上。缸里头只有半缸水,这个孩子刚要捧水喝,没想到缸沿太滑了,他“啊”的一声,就掉进了水缸里。

              孩子们听到喊叫声,知道出事了。可是缸太高太大了,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把伙伴救出来。

              于是,大伙儿都向屋里跑去,想找个大人来帮忙。可是,如果等他们找来大人,缸里的小伙伴恐怕早被淹死了。

              就在这时,司马光抱起缸旁边的一块石头,猛地向缸砸去。只听见“啪”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哗”地流了出来,小伙伴得救了。

              阅读心得

              司马光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遇事不慌的好习惯,机智地救出了水缸里的小伙伴。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机智勇敢的好孩子

              司马光砸缸属于哪个类型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

              故事背景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宋史》载:“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至于这个故事发生在河南光山,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癖好自相矛盾的故事得心应手

                        • 上一篇:《鸡毛信》的故事梗概?
                          下一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金鱼兑现了老头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