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毛信是少年先锋队的历史故事?

              鸡毛信是抗日战争时期,写一个放羊娃将一封送给八路军的急信,放入羊尾巴内,躲过日本鬼子的故事

              鸡毛信的故事适不适合五年级的读?

              鸡毛信的故事适合五年级的学生阅读。

              故事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海娃在送一封十万火急的鸡毛信时,与日伪军相遇,海娃机智勇敢,将信拴在一头羊的屁股下,并将鬼子带入八路军的伏击圈。

              我们要向小英雄海娃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毫不退缩,沉着冷静的面对困难,机智勇敢的去解决问题。

              适合五年级小学生读。鸡毛信讲了十二岁的海娃怎样凭着自己的勇敢帮爸爸去给共产党送一封鸡毛信。

              鸡毛信故事真假?

              首先,鸡毛信不是一事。在抗战时期,双方交换情报,当事实很紧急的时候,就会插上一根鸡毛,表示是要事相传,所以叫“鸡毛信”。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早在欧洲,亲人,军队之间传递信件,机密,当事情紧急时,也会做上特殊标记,只不过不是鸡毛。而因为我国八路多用鸡毛做标记,所以以后称比较重要的信件都为鸡毛信了。

              鸡毛信的故事说的是什么?

              在抗日战争时期, 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 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 他爸爸拿出一封信, 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 海娃一看就明白了, 这,是最最紧急的鸡毛信!

              海娃装好信, 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 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海娃灵机一动, 连忙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
              一个挂洋刀的鬼子就来到身边问:“小孩, 你的什么的干活?不说实话, 死拉死拉的! ”
              “我是放羊的, 我是放羊的”。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
              鬼子把羊都扣下来,还逼着海娃给他们赶羊。没走多远, 只听“轰”的一声, 走在前面的几个鬼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
              “小孩, 你的前面的开路! ”鬼子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带路。
              海娃心里却想, 好哇, 让我带路, 我就把你们都带到八路军那去, 把你们都消灭了! 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 海娃知道, 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 就跑着大声喊:“鬼子来啦! 鬼子来啦! 八路军叔叔, 快打呀! ”
              果然, 八路军叔叔开火了。可同时鬼子也向海娃开枪了,海娃刚跑几步,就昏倒了……
              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 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 吃力地说: “叔叔, 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 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八路军叔叔告诉他, 靠着他送来的鸡毛信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 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海娃的心里呀, 别提有多高兴了……

              鸡毛信源于“羽檄”。  “羽檄”: 这是古时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速递。《汉书•高帝纪下》:“吾以羽檄征天下兵。”颜师古注:“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疾也。”  “羽檄”又叫做“羽书”:  虞羲《咏霍将军北伐》诗:“羽书时断绝。”杜甫《秋兴》诗:“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到后来有其名而无其实:  沈括《梦溪笔谈》:“ 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惟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可知此时已不真用羽毛,而且名字也已不用“羽檄”了,“羽檄”只是“古”时候的名字。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如何选择正确的胎教方式园长拍拍手

                        • 上一篇:孟母三迁故事主要内容?
                          下一篇:鸡毛信的故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