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母三迁的故事完整版?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母爱的典故孟母三迁的故事简写?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

              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

              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

              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胎教故事中《孟母三迁》是怎么样的故事呢?

                孟子从小丧父,母亲倪氏日夜纺纱织布,挑着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觉得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又一天,孟母看见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
                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轲看见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他们来到坟地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
                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
                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孟轲吓得愣住了。
                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后来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孟母三迁”是由什么故事得来的?

                

              孟子的父亲死后,母亲仉氏开始了坎坷的人 生旅途。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独生儿子教养成 为有用的人。

              最初,孟家住在马鞍山下(今山东邹城北二十 里),山麓坟冢座座,时常有送葬的人群出入。村 中儿童追逐嬉戏,便也模仿大人们的礼仪,扮演丧 葬的过程。
                孟母看在眼里,认为这样不利于孩子 的成长,便想搬家。经过一番周折,孟家母子把家 迁到了十里外的庙户营村。

              庙户营村是一个“日中为市”的交易集市,每 逢单日,远远近近的百姓们便手拎肩扛一些新产 品来到集市交易,讨价还价、喧嚣吵闹。孩子们耳 渲目染,就难免学会了锱铢必较的行为。
                仉氏认 为孩子养成市侩行为是不好的,住了半年后又选 择了第二次迁居。

              这一次,仉氏认为应该把家搬到邹城的学倌 附近,那里虽然房子破旧不堪,但儿子一定会从那 里学会有用的东西。不出仉氏所料,这家学倌附 近常常有读书人来往,那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 范、优雅的举止与循规蹈矩的礼仪行为,都给了附 近居民不少潜移默化的影响。
                尤其是初解人事的 孩子们,常群集在大树底下,演练学馆中揖让、进 退的礼仪,有模有样。看到这一片庄严肃穆的景 象,仉氏内心深处大为高兴:“这才是孩子们最佳 的居住环境啊!”

              当孟子再大一些的时候,仉氏又开始为物色 良师而费心。春秋战国时代,学术风气蓬勃发展, 诸子百家争奇斗胜,使人眼花缭乱,许多读书人都 不知如何选择才好。
                
                然而,仉氏却有自己的独到 主张,她无视于老庄的玄虚,不屑于杨朱的功利, 唯独醉心于孔子的忠恕之道。经过努力,她终于 在孔门诸子中为儿子找到了启蒙老师。这个老师

              就是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此时的孟子已经 十五岁了,在母亲的鼓励下,他由邹城来到了曲 阜,正式拜子思为师,埋头苦读了五年,求礼问道, 学业突飞猛进,终于继承了孔子的衣钵,成为一代 “亚圣”。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回避恳求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

                        • 上一篇:孟姜女哭长城主要内容简短?
                          下一篇:儿童数学家的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