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愚公移山”是由什么故事得来的?
在冀州的南面、黄河以北的地带,屹立着两座 大山,它们是太行山和王屋山。山高数千丈,方圆 达七百余里。
北山脚下有位大家称之为愚公的老人,已经 快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长期以来,苦于道 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外出办事甚为不便, 便决心挖去这两座大山。
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 “我打算和你们一道,铲平这两座大山,开出一条 路,直通象州,到达汉水以南,好吗?”
家人个个摩拳擦掌,都表示赞成老人的想法。 唯独愚公的老伴疑虑重重,说:“凭你这把老骨头, 连个小山包也挪不了,还能把那太行、王屋山怎么 样?再说,即使大家都去挖那两座山,那挖出来的 泥土、石块又往哪里堆放呢?”
愚公说:“这好办,把它扔到渤海里就是了。
”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们开始挖山运石。
一天,黄河边上一位人称智叟的老汉来了。 他眯缝着眼看了半天,笑嘻嘻地劝阻愚公道:“你
真是太不明智了,凭你这把年纪,筋力衰退,连山 上的草你也奈何不得。何况这些泥土石块,怎么 是你所能完成的啊?”
愚公说:“我是活不多久了。
但我死了,儿子 还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世世代代, 无穷无尽。我们挖山不止,可这两座山却不会增 高,何愁挖不平?”
一席话把智叟说得哑口无言。
愚公一家越干越起劲,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 坚持挖山不止。
这件事被山海之神知道了,便将此事报告给 了天帝。
天帝闻知愚公的决心和行动,不免感到震惊; 继而被愚公这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所感 动,便派出大力神背走了太行和王屋两座山。一 座被安放到朔东,另一座则安放到雍南。
良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哪本书?
著名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出自 《列子•汤问》。《列子》为列子(名 列御寇)所著(包括他的弟子参加编 写),有旧本二十篇,西汉刘向、刘歆 父子去其重复,存者/v篇。
列子成书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一、 列子稍后,门人据其活动与言论编撰而 成,不止八篇。
二、汉人在此基础上补 充整理,而成《汉书•艺文志》上著录 的八篇之数。三、东晋张湛据其先人藏 书,及在战乱后收集到残卷,“参校有 无,始得完备”。并依照《汉书•艺文 志》所记八篇,编撰成今本《列子》。
在编撰过程中,为疏通文字,连缀 篇章,必然杂糅了一些张湛本人的一些思 想观点,所以,今本《列子》还能看出一 些魏晋之风。
列子的学说,刘向认为:“其学 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 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 崇不竞,合于六经。”《尔雅•释诂》 邢肩《疏》引《尸子•广泽篇》及《吕 氏春秋•不二》说:“子列子贵虚”。 《战国策•韩策》有:“史疾为使楚, 楚王问曰:‘客何与所循? ’曰:‘治 列子圄寇之言。
’曰:‘何贵? ’曰: ‘贵正’。”张湛《列子•序》认为: “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 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 物为表,生觉与化梦等情。巨细不限一 域,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于肆仕,顺 性则所至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 不照,此其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