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言教不如身教,动口不如动手。 进行言教千句,不如身教一回。 爱子当先训子,起家应念保家。 身教胜于言教,蛮教不如不教。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花朵要用水浇,儿童要用书教。 子女在于引导,树木栽于修剪。 养不教父母过,教不学儿之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古代当代有关老师与学生的故事有哪些?
分享一个汉景帝跟晁错的故事。汉景帝做太子时,晁错为属官,讲解《尚书》,凭借辩才得到太子的宠幸,太子家称他为“智囊”。汉景帝继位后,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每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也有不少重臣反对。后来,晁错被提升为御史大夫,请求就诸侯的罪过相应地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回各诸侯国边境的郡城,即著名的“削藩”。应该说,“削藩”之策切中时弊,但有些操之过急。晁错所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们都叫喊着反对,痛恨晁错。
吴楚七国果然反叛,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汉景帝对突发的反叛形势估计不足,手足无措,加上朝野内外的压力,“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汉景帝将晁错杀了。评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反思自己杀死晁错的行为,“默然良久”,非常后悔(“吾亦恨之”),只可惜“错”已铸成,无法挽回了。
这个故事看出来晁错的本意是好的,是为了国家的安定,但新皇刚登基政权不稳,所以就有点操之过急,所以就晁错就成了无辜的罪人。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时序不可冒进否则就可能会丢了性命。给他人一个口实。
关于教师的故事
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然而,就在小636f7079e799bee5baa6e79fa5e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老师再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他把那个女孩背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救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背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