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讲究礼节故事?

              《论语》中记了一些孔子讲究礼节的故事,如以下两则:

              1、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论语·学而》

              这一则讲对遇到的行人的礼节。

              看见穿孝服的,虽然平日很亲密,也一定改变容颜。看见戴着正式礼帽的人和瞎子,虽然经常遇到,也一定表示礼貌。遇到穿丧服的,在车上俯身表敬意,同样那些为国家修筑城门、城墙之人,我们也要躬身行礼。

              2、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春秋战国,《论语·子罕》

              这一则讲对朋友的礼节。

              朋友死了,没有人收殓,孔子便说:“由我来负责丧事。”朋友送礼物,即使是车马,如果不是祭肉,不行拜礼。朋友有通财之义,故虽车马之重不拜,祭肉则拜者,敬其祖考,同于己亲也。

              这里点出孔子交友之道:重感情,讲原则。礼物重意义的重轻而非财物之厚薄;祭肉涉及祖先,礼重,故拜。

              孔子三季四季的故事?

              《论语》中“三季人”的故事是什么?

              说一天早晨,孔子的弟子端木子贡正在院子中打扫卫生,这时候忽然有个穿着一身绿衣服,两鬓斑白,看上去很苍老的中年人,来到他面前客气地询问道:

              “请问您是孔子吗?”

              子贡笑着摇摇头:

              “在下是老师的弟子端木子贡,老师出去了,请问先生找老师有什么事吗?”

              中年人端详了会子贡,似乎有些失望,然略一沉吟后,还是试探着问道:

              “听说孔老先生博学多才,通古晓今;其座下弟子也都是满腹经纶,见多识广;不知能否向您请教一个关于时间的问题?”

              子贡微微欠身道:

              “先生请讲!”

              中年人闻言,喜出望外,立刻问道:

              “那您说一年有几个季节?”

              子贡听后一怔,心道:就这么简单的问题?

              然而,他面上却没有多大的变化,依旧微笑着回答道:

              “当然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啊!”

              可是中年人听后却不赞同,反驳道:

              “我觉得应该只有春夏秋三个季节!”

              子贡皱着眉,有些不悦地纠正道:

              “自然是春夏秋冬四季!”

              中年人依旧不依不饶:

              “三季!”

              子贡有些火了,提高音量道:

              “四季!”

              中年人依然不罢休,毫不示弱的梗着脖子说道:

              “三季,三季,三季!”

              就这样,两人争论不休,直争得面红耳赤,直争到日上竿头,仍旧没有争出后子丑寅卯来。

              这时候,孔子回来了,询问子贡为何争执,子贡上前讲明原委后,十分委屈地反问孔子道:

              “先生您说这一年究竟是四季还是三季?”

              孔子闻言后,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细细观察了一会中年人后,方才郑重地说道:

              “一年的确只有三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

              中年人听后,哈哈大笑曰:

              “我就说只有三季吗......还是孔老夫子学问大啊!”

              说完,便开开心心的拂袖离去。

              待中年人走后,子贡甚是不服,连忙噘嘴问孔子:

              “老师,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可是您亲自教的呀,如今怎么又变成三个季节了......请问老师,一年到底有几个季节啊?”

              孔子看了子贡一眼后,肃然回答道:

              “当然是四个季节!”

              子贡闻言后,懵了,挠着后脑勺不解地问道:

              “那您刚刚怎么说一年只有三个季节!”

              孔子长嘘了一口气,笑曰:

              “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面色苍老,分明就是田间的蚱蜢;所谓蚱蜢者,春天生,秋季亡,故它一生只经过春、夏、秋三个季节,哪里见过冬季,在他的思维中根本没有冬季的概念。你跟他争,即使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所以还不如顺着他,给他个台阶下,这样不就能很快将问题解决了吗!”

              子贡点点头,听孔子这么一说,他也算明白了:原来那中年人本就是个“三季人”。

              这便是“三季人”的故事。

              《论语》中“三季人”的故事,到底蕴含了什么深刻的做人道理?

              现实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三季人”,他们目光短浅,思维狭隘,还只认死理,喜欢与人争论,并且一争论就是没完没了,直到对方认可他们的观念为止。

              这样的人,其实就是“杠精”,就是“臭头”。

              遇到这样的人,应该怎么办?

              孔子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一,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二,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三,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与“三季人”争论,多数情况下,您不会赢,即使赢了也会付出很惨痛的代价,即使赢了,最后您也就变成了“三季人”。

              也就是说,与“三季人”争论是一件毫无意义的蠢事。

              所以,与其花上大量代价,精力去做一件毫无意义的蠢事,还不如不争,不辨;不闻,不看;原谅,知足......

              给“三季人”一个台阶下,“三季人”觉得很有面子自然便会“饶过”你,到时候你不但没有任何损失,还节省了时间,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总结:不争就是慈悲,慈悲为怀,万物善之,路便越走越顺。

              不辨就是智慧,智慧在脑,不在嘴,此所谓:大智若愚也!

              不闻就是清净,清净则心静,心静则气爽,气爽则人安。

              不看就是自在,自在为乐,百利而无一害。

              原谅就是解脱,解脱凡尘者,曰:悟道;解脱俗事者,曰:明心,解脱身心者,曰:愉悦。

              知足就是放下,放下颠倒梦想,放下云烟,放下空欲色,放下悬念......知足常乐!

              做人啊: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坏事哈语男孩儿

                        • 上一篇:谁知道《黑色星期天》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大闹天宫 和哪吒闹海简介 40-60字左右 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