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长征4分钟的故事简说?

              关于长征故事:1934年10月8万3千红军,从于都出发长征。经过二万五千里爬雪山过草地,天上有敌人的飞机轰炸,地上有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最终三军会师甘肃会宁。最后到达陕北延安,建立了红色革命根据地。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

              七律长征里写了哪几个长征故事最喜欢哪一个,说说明理由?

              七律长征里写了智渡乌江,强渡大渡河,勇夺腊子口,翻越五老峰,翻珉山大雪山,过草地的长征故事。

              最喜欢的是强渡大渡河。红军在长征途中面对国民党军队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严峻局面,在毛泽东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四渡赤水,摆脱了困局。只要渡过大渡河就能改变红军面对的危险。但是,此时大渡河对面有敌人一个营兵力的把守,唯一的桥被敌人拆得只剩下铁索的泸定桥。红军后面还有大批敌人在追击。情况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红军组织了18名勇士强突泸定桥,并且成功击败敌人,夺取了泸定桥的控制权,为红军打开了胜利之门。这一战震惊中外,名垂青史!

              七律长征里写了的故事有:冲破四道封锁线、过草地、巧渡金沙江、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红军吴起镇会师等,我最喜欢飞夺泸定桥这个故事,因为体现了红军团结协作、生死置之度外,以弱抗强,敢于亮剑的大无畏精神,精选22名壮士冲锋陷阵

              万里长征经历的困难故事?

              太多了……

              红军是仓促转移的,大包小包杂物带了很多(比如印钞机),非战斗人员和非战斗物资都超量,加上运输全靠人力和牲畜,行动极其迟缓,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

              第五次反围剿前,苏区迅速“扩红”,队伍里新兵太多,没有作战经验。

              一路上自然条件恶劣,爬草地过雪山之类不一一列举了。

              长征路上经过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国民政府和军阀政府实行了很多民族不平等政策,所以通过这类地区要解决民族间的信任危机。

              军事上也是落后于敌的,国民党军有稳定的后勤补给,同时有航空兵侦查轰炸,地面部队有最基本的装甲车和重武器。红军中第四军装备较好,装备差的人手一枪是没有的,没有装备补给全靠缴获。

              最大的困难就是军事路线问题,遵义会议之前右倾路线没有被纠正过来。长征路上还伴随着党内斗争,出现了像张国焘这样直接伸手向中央要权、中央要北上他偏要南下的严重破坏纪律的分裂党的叛徒。

              10个简短的长征小故事的感悟?

              长征小故事(一):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途中,陈赓看见一个十分瘦小的红军,于是便要把自我的粮食分给他。小红军拒绝了,并拍拍自我包说还有很多粮食。分开后,陈赓再一次看到小红军时,发现他已经死了,打开他装粮食的袋子,发现里面是一个有很多牙印的牛膝骨,刚强的小红军战士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宁可牺牲自我也不愿意拖累别人,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我。

              长征小故事(二):

              《七根火柴》

              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崇高与美令人震撼。

              长征小故事(三):

              《一袋干粮》

              长征途中,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齐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自我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变成鼓鼓的。不久后,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粮”的事后,大家才明白了真相,于是大家自愿地分一些干粮给小兰,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长征小故事(四):

              《吃水不忘挖井人》

              “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伟大*同志,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乡亲们的吃水难问题,让我们深刻感悟到*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长征小故事(五):

              《老山界》

              这个故事真实、生动地讲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老山界很高,上山30里,山势又陡,异常是雷公岩,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石梯,仅有一尺多宽,十分艰难,部队行军负载笨重,马匹驮着受伤战士,加上敌人追击,形势十分急迫,夜里也得行军,并且在作战途中,任务紧急,不能及时开饭,开饭也不能吃饱,体力消耗大,战士们仅有忍饥挨饿。睡觉也只能风餐露宿,时已冬季,寒冷刺骨,但红军战士们不怕苦难、艰苦奋斗,顺利地翻越了这座难爬的高山。

              长征小故事(六):

              《总理亲自抬棺送葬》

              身患重病的周恩来随红3军团过草地。时任军团兵站部部长的杨立三身体也很虚弱,却坚持亲自抬周恩来,走出草地后便累倒了。1954年,杨立三去世,身为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亲自为他抬棺送葬。

              长征小故事(七):

              《战地女杰贺子珍》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突然敌机来袭,贺子珍为了抢救红军伤员,被炮弹炸伤,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此刻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一样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景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最终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长征小故事(八):

              《在休整中扩军》

              红一军团突破敌人封锁线后,来到江西宜章的白石渡,在那里休整了一天。

              那里是当时粤汉铁路的必经之地,铁路刚刚在那里开工,聚有许多来此打工的湖南农民。他们住的是用松树搭成的窝棚,一棚要住20人上下。他们来此是因为家乡遭受天灾,原指望来此挣点工钱回去养家糊口,可工头却从来不发工资,遇有生灾害病,工人们饱受煎熬,一些体质虚弱的人,已经奄奄一息。

              红军看到这批湖南农民,立即救济他们,给他们发放谷米和猪肉,并发放衣服物件,有工人急欲回家的,还给他们发了路费。在红军的感召下,工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部队,纷纷要求参加革命队伍。一些年纪大的工人为不能参加红军而叹息:“可惜我老了,不然,我也要参加红军,跟着你们一道走。”他们说:“我活到这样大的年纪,从没有看到这样好的队伍,从没有看到这样真正为老百姓谋利益的队伍,你们必须要成功啊!”

              对于参加红军的新战士,红军将士都亲切和蔼地招待他们。一大群衣衫褴褛的工人,一下子就成为穿上军装的新战士了。

              第二天,部队继续前进,队伍人数增加了数百人。

              长征小故事(九):

              《半碗青稞面》

              红军过草地时,粮食紧缺,仅有一点青稞面当军粮,小战士吴开生饿了两天的事被*副主席明白后,他立即把自我省下的青稞面分给他了两碗。晚上狂风暴雨,用被单做的帐篷根本经不起风雨的袭击,战士们全部被淋成落汤鸡,周副主席亲自去命令战士们去他的办公帐篷避雨,温暖了战士们的心灵。在草地中又走了好几天,青稞面吃完了,甚至军马都被杀掉吃了,战士们唯有煮皮带啃,找纸张咽,看到这种极度的困境,周副主席立即命令警卫员把他仅存的半碗青稞面拿出来给大家泡汤喝,自我却忍饥挨饿。

              长征小故事(十):

              《6只木船过金沙》

              当红军到达金沙江畔后,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兵分三路抢渡金沙江:一路以一军团为左纵队,以龙街渡为渡江方向;二路以三军团为右纵队,以洪门渡为渡江方向;三路以军委纵队和五军团为中央纵队,以皎平渡为渡江方向。三路人马均以最强的急行军速度,赶往各自的渡口。一军团和三军团各自赶到龙街渡和洪门渡,都因没有渡河工具,而被阻在金沙江畔。

              这样,红军全军的目光一下都集中到皎平渡的中央纵队身上。

              刘伯承率领中央纵队干部团三营化装成国民党军,乘守敌疏于防备的情景下,弄到了两只船,当即就把一排人送过江。过江后才明白,川军在皎平渡并没严加设防,仅有一个收税哨卡。当红军战士冲进哨卡时,从酣睡中惊醒的川军官兵还以为是神兵天降。红军战士很快就找到川军的4只船,连同原先的两只船,此刻已经有了6只船。

              不久,红军千军万马靠着这6只木船渡过天险金沙江。

              当时是如何迅速而有序地过江的呢?陈云曾回忆说:“一切渡河部队均须听命于渡河司令部。每船有号码。船内规定所载人数及担数,并标明座位次序。不得同时几人上船,只得一路纵队上船。每船除船夫外,尚有一司令员,船中秩序必须听命于这个司令员。”红军的组织本事,除表现于组织秩序外,还与极好地组织船夫密切相关。船夫第一天仅有18人,之后增加至27人。工人之所以能增加,由于红军渡河司令部除派党的干部进行宣传工作外,并优给工资。当时每一天日夜工资大洋5元。工人“日夜进食六次,每次杀猪。而共党指挥渡河之人员,则每餐之蔬菜只吃青豆”。渡河以后,除工资外,各给船夫大洋30元,所以船夫对红军颇有好感,很多人所以参加了红军。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品行梅州早教寓教于乐

                        • 上一篇:我和书的故事 作文600字
                          下一篇:怎么做好早会5分钟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