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三个愿望是 六月飞雪 血溅白帘和大旱三年 这个故事并不真实存在 为她洗冤的是她的父亲 她父亲考取了功名因为她的第三个愿望是大旱三年,于是朝廷派她父亲去治理,她托梦给她父亲,才帮她洗刷了冤屈
在《窦娥冤》概括窦娥的性格,请引例说明。
窦娥性格的主要特征是:
既有善良温顺的一面,也有刚强不屈的一面。
(1)、窦娥的善良表现在:她默默忍受命运加给她的种种灾难,甚至恪守封建妇道,准备苦度一生“早将来世修”;她尽心侍奉婆婆,处处爱护婆婆,在公堂上,她可以忍受“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的毒刑拷打,却不忍心婆婆受刑,为救婆婆而屈招罪名;甚至被押赴刑场时还顾虑着婆婆看见她披枷带锁而伤心;被冤杀死后她的鬼魂还请求父亲收养婆婆。
(2)、她的刚强不屈表现在;对张驴儿的欺凌迫害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在公堂上,她面对贪官酷吏据理争辩;在法场上,她指天骂地发下誓愿愤怒抗争;死后鬼魂诉冤,一争到底。
(3)、窦娥的反抗性格是随着戏剧冲突的发展而逐渐展现出来的。第三折“法场”突出地表现了窦娥性格的飞跃发展。她原来相信天命,对官府也有过幻想,但残酷现实终于使她清醒;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呼喊,谴责天地鬼神的不公:“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她“一腔怨气喷如火”,进而痛斥“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临刑时发下三桩誓愿,更是对黑暗统治的抗议与挑战。窦娥的反抗精神竟然“感天动地”,三桩誓愿奇迹般实现了。剧作家这样描写,是理想主义的表现。
历史上真的有窦娥冤吗?
窦娥这个人历史上是没有的,但是有原型.
《列女传》中《东海孝妇》记载,妇女周青作为媳妇,在丈夫死后,是十分尽孝的.但仍然被诬陷处死.老天也为之不平,于是叫当地不下雨,亢旱三年.这一点与《窦娥冤》里的情节一样.但是,血溅三尺白绫就是关汉卿自己的创作了,更加渲染气氛,揪动人心.
在田汉的话剧《关汉卿》中,田汉认为《窦娥冤》的原型不仅是《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而且还与关汉卿当时的一桩冤案有关.《关汉卿》说,蒙冤者朱小兰,关汉卿正是了解了她的冤情后,设置了《窦娥冤》的情节,结果,窦娥的遭遇与朱小兰的几乎一样.如果阁下对《窦娥冤》的故事一点都不了解,建议你在百度中搜索窦娥冤三个字,应该会有收获的.
《窦娥冤》主要描写的是什么故事?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部杂剧作品,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剧本全剧共四折一禊子,以《汉书•于定 国传》和干宝《搜神记》中的《东海孝妇》的故事为原材料,主要描写的是窦 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
窦天章是楚州的一个穷困潦倒的儒生,因无钱进京赶考,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做童养媳。然而,窦娥婚后丈夫早逝,只剩下婆媳 俩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被赛卢医骗到郊外,企图谋害,后被张驴儿父子 救下。可恶的张驴儿父子竟以此为由强逼婆媳嫁给他父子二人,窦娥宁死不从,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怎料反误害其父。
气急败坏的张驴儿恶人先告状,诬告窦娥杀人,糊涂官府严刑逼供、审问婆媳二人,窦娥为救婆婆,含冤承认是自己杀人,被处以斩刑。含冤莫白的窦娥在临刑前对天地的诅咒和发下的三条誓愿至今仍震撼人心:“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血濺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在窦娥死后都一一应验,窦娥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冤屈。
直到三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窦娥鬼魂出现并向父亲重诉冤情,窦天章重审此案,死去的窦娥才得以沉冤得雪。关汉卿通过窦娥这一典型的悲剧人物形象,强烈地抒发了长期受压迫的人民群众无可诉告的反抗情怀,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窦娥的悲剧,是封建时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窦娥冤》盛演不衰,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据统计,我国约有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