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主要讲述的是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 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 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 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濉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 明己冤,后来果然一一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 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本剧成功塑造了 “窦娥”这一悲剧主 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 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底层善良、坚 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典型。
窦娥冤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窦娥冤》的故事发生在楚州。《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窦娥冤》的题材是从中国民间长期流传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演化来的,最早记载于《汉书·于定国传》。关汉卿对这个故事加以根本性的改造,塑造了窦娥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