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典故: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六月飞雪 东海孝妇
四个人物:苌弘 杜宇 邹衍 孝妇
高一窦娥冤概括500字
窦娥被残酷无道的贪官桃杌施以酷刑,但窦娥宁死不屈,当贪官桃杌要拷打蔡婆婆时,窦娥不忍让年迈的婆婆受刑,便招认了被诬陷的罪行。最后被问成死罪。这折戏安排了三个场面:途中控诉、刑场哭别、临刑发愿。在这场戏中,窦娥的性格得到充分的表现。三个场面,三种抒情方式,途中控诉,悲剧冲突通过凄厉激越的抒情独唱,怒骂抗议,猝然涌起巨浪,达到异常激烈的程度;至刑场哭别,则笔触突转,冲突似为之一顿,那哀怨的低诉,若流水潺潺,千回万转;那临刑发愿,若长河奔涌,沉郁悲壮,剧情发展线和抒情转化线契合无隙,相辅相成,曲折起伏,不断演进,一直推向悲剧冲突的高潮,完成悲剧中主人公的性格塑造,显示出鲜明的悲剧特色。
《窦娥冤》第三折讲了什么内容?
第三折是窦娥临刑,也是全剧的高潮。窦娥披枷带锁被押赴刑场时,她对官府所有的幻想全都破灭了。她满腹冤屈、满腔怨愤,终于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她唱道: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她痛骂鬼神天地,斥责天地间的一切不公平。最后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一、被斩后,“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二、三伏天,“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三、从今以后,“楚州亢旱三年”。窦娥冤死后,这三种超自然的现象果然一一实现。
窦娥冤读后感200~300字
为你奉上一篇,请你参考:
读《窦娥冤》有感
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第一次听到《窦娥冤》这个故事了,但当时听到这个冤鬼复仇的故事时那种略带恐惧的快意却记忆犹新。上中学后,经过老师慷慨激昂的解读,窦娥在我的心目中成为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坚强女性,而今我为了作业再三读这部作品时,窦娥身上的光环开始逐渐消退。
我悲哀地意识到其实窦娥的反抗远没有取得胜利,她只不过是男权文化下的一个悲剧首先她被男性作家极力塑造成一个美丽柔顺、安分守己的理想女性典范,完全符合封建社会好女人的标准。《窦娥冤》的故事发生在元代,当时封建礼教的磐石开始动摇,尤其是社会下层的百姓蔑视礼教,反封建伦理的举动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在这样一个宽松、开放的社会氛围中,窦娥有改自己命运的资本,她也曾自叹自怜“莫不是字儿该载着一世忧,今也波生招祸尤”。然而最终窦娥依然选择了逆来顺受“我将这婆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辞须应口”。不仅如此,窦娥还被赋予了更高的男性价值尺度——自我牺牲的无私精神。公堂之上的窦娥虽然忍受着酷刑,却依然宁死不屈。但当她听到要拷打婆婆时,却宁可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对方的皮肉之苦,“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 ”当我冷静下来再读时,一股无奈的哀伤又涌上心头:窦娥本身的反抗是无果的。
如果没有她的父亲窦天章,她只能向人们昭示自己的冤屈,却无力为自己正名昭雪。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改变、勇敢的抗争只能借助男性力量才能取得胜利。关汉卿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男性价值理想寄托在作品中,在创作时,他的主观愿望就是希望表现出“男性的神奇和美妙”。
他笔下的女性再机智、勇敢,再富有反抗精神,她们仍然生活在男性世界的边缘,她们只能在边缘地带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