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7年,贝多芬自己弄了点路费来到维也纳,经朋友的介绍拜访了当时音乐之都最耀眼的名星钢琴之王莫扎特,当时,莫扎特正在与几位高贵的客人谈话,丝毫没有在意这个貌不惊人的年轻人,随手抓了几张乐谱让他去弹。高傲、倔强的贝多芬受此轻慢,暗下决心一定要引起这位大师的注意。于是,他以莫扎特的作品旋律为主题,即兴发挥,优美的琴声立刻吸引了莫扎特,他抛下这几位贵客,又拿过一张乐谱对这位年轻人说:“这是我刚作出的一支曲子的主题,你根据它弹个即兴曲吧!”贝多芬拉过来,粗略地看了看,便弹了起来,莫扎特被这位年轻人的才华惊呆了,就是自己也不能如此轻易地弹出这么美妙的旋律呀。莫扎特听完后激动地向那几位尊贵的客人介绍道:“大家注意!将来震惊世界的人一定是他。”于是,莫扎特欣然收下了这个优秀的学生。
贝多芬的主要事迹或贡献,还有突出的精神品质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倍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贝多芬是7个孩子中的第2个,因长兄夭亡,贝多芬成了长子。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从没对家庭和气过,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还把自己的名字给了他。但是当小贝多芬3岁生日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一直喝到半夜,然后回家把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像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像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他的母亲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5]。这种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从小就有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音乐神童的愿望,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他打骂贝多芬,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八岁时的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贝多芬(5张)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27)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5]加以概括。他的作品既[5],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
贝多芬生前用过的最后一架钢琴
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他患了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1]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里。而一年之后,舒伯特去世。按照其遗愿葬于贝多芬墓旁,终生未婚。伟大的作曲家[5]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100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管弦乐几十首:交响曲9部;《普罗米修斯的生民》、《爱格蒙特》等序曲;钢琴协奏曲5首(还包括另外两首:[5]、d大调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田园、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小提琴奏鸣曲10首(包括《春天》《克莱采》;钢琴三重奏12首(包括:著名的[5])以及七重奏等各类室内乐共70余部;歌剧1部《弗黛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歌曲等许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