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言谈微笑,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稍用淡妆,身着衣服朴素,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她实在太美了,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着她。
乡下有一个丑女人,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可用扭捏作态一词形容。结果,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子和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作文,东施效颦的故事,谁能给我讲讲!!
《东施效颦》是这样的一个寓言故事。传说春秋时期,越国有一美女,名唤西施,不仅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而且就是平时所做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非常美的。因此常有一些姑娘模仿她的衣着,装束;也常有一些人有意无意地模仿她的行为举止。有一天西施患病,心口非常痛。她出去洗衣服时,皱着眉头,用一只手捂着胸口,走在路上虽然非常难受,但旁人看来今天的西施却又别有一番风姿。西施有一邻居容貌长的很丑,见西施人长的美,别人时常效仿西施的衣着,举止。她就常常暗地里观察,看看西施到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一天,她看到西施用手捂着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后,感到非常美。于是她就跟着学起这个样子来了。本来容貌就丑,又皱起了眉头,本来形体就含胸弓背,却又捂住了胸,弄得更加丑陋不堪,后人就把这个典故说成是《东施效颦》。唐朝王维在诗文中引用了这个典故,在“西施”中说道: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稀。”于是《东施效颦》的寓言故事,更加广为流传。
这个典故深刻地反映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讽刺了那些不研究实质内容。只单纯地效仿表现形式的人。《东施效颦》故事中的美,主要是讲的外在美。就其内容来说主要有:皮肤、身段、五官长相及气质类型。这些要素是通过仪态风度、服饰、表情、言谈举止等表现出来的,外在美是一种自然美,是先天形成的,个人无法选择。一个人的皮肤、体形、五官等要素,在决定一个人容貌美与不美的时候是主要的方面,尽管一个人的服饰、化妆、表情、行动、举止在表现其形态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
在《东施效颦》的寓言故事中的那个妇女,就是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容貌上与西施美女的差距,仅仅是一味地在西施的各种动作上去寻找美的因素,并加以效仿,必然找不到真正答案而留做千古笑柄。在生活中这样的“东施”至今还没有绝迹。一些通俗歌曲的歌唱演员,在演出中不是去学习港、台以至国外歌手的演唱技巧、发声方法,而是一味去嗲声嗲气地去学说、学唱他们的音调;学做他们在舞台上即兴出现的某一个动作。希望生活中的“东施”千万不要再“效颦”了。
追问
要原创的,有木有《楚王好细腰》的读后感啊
回答
今天,我读了选自《墨子》里的一则寓言故事《楚王好细腰》。文章中的楚灵王这种愚蠢而可笑的做法令我不禁捧腹大笑。而臣民们投其所好的做法令我陷入沉思。
这篇古文主要讲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大臣们每天只能吃一顿饭,每天上朝前束腰都得深呼吸,再把腰带束好。臣民们渐渐就失去了支撑身体的力量,站起来时必须扶着墙。到了第二年,满朝文武官员便变成了面黄肌瘦的样子。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楚王好细腰》的现象。如在官场上,许多人因为自己的上司喜欢喝酒,为了讨好上司,也跟着喝酒,明知道自己的酒量不行,还拼命的死撑,最后喝坏了身体,最终受罪的还是自己。又如时下盲目“追风”的不良现象也应受到评击,一些人为达到某种目的,盲目地跟风,如追星、整容、减肥等等,这些行为不值得提倡,要吸取楚灵王的臣民们的教训,不能投其所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
《楚王好细腰》的故事说明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楚灵王作为一个领导者,不应该因为自己的爱好造成不良的风气。而大臣们这种投其所好的行为更是令人发指,下属不能因为上级的不良嗜好,而盲目地模仿,应该及时指出楚灵王的错误做法,纠正不正之风。
读了《楚王好细腰》的故事,我懂得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我们作人做事都不能盲目追求,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投其所好,否则造成不良后果,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