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
1. 空城规划的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马谡的滥用而失去了战略要地街庭,魏国大将司马懿趁机率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进发。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将领,只有一群文官。他率领的5000人部队中,有一半还带着粮食和草,只剩下2500人留在城里。当他们听到司马懿带兵的消息时,都惊呆了。
2. 诸葛亮上到城楼,对百姓说:“不要惊慌。我用几招就能教司马懿撤退。”于是,诸葛亮下令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士兵们应该待在原地。如果任何人未经允许外出或制造噪音,他们应该立即被斩首。他还让士兵们打开4个大门,每个大门派了20名士兵装扮成普通人,喷洒水,清扫街道。
3.诸葛亮披上仙鹤披风,戴上高高的丝巾,领着两个小学生,带着一把琴,来到城里,在敌塔前坐下,点上香,然后慢慢奏起琴来。司马懿率军到达城下。看到这种势头,他们不敢轻易进城,急忙回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他命令三支军队停下来,骑着马去监视他们。离城不远,他看见诸葛亮坐在塔上,面带微笑,烧香弹琴。左边是一个拿着剑的男生;右边还有一个男生,手里拿着一块抹布。城门内外,20多人像普通人一样低头扫视,仿佛没有别人。司马懿见状大糊涂,便来到中军,要求后军充当方面军。
4. 前军撤退,后军也撤退。次子司马昭说:“是不是因为诸葛亮家里没有兵,所以故意弄成这样?父亲,您为什么要离开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一定有埋伏。如果我们的军队进去,就会落入他们的圈套。最好赶快撤退!”于是所有的兵马都撤退了。
空城计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空城计的故事主要讲了啥
1、空城计主要讲了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故事,在故事中诸葛亮设下计策将城门打开,让生性多疑的司马懿撤兵。
2、空城计故事: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3、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之一,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
空城计的故事简介
空城计的故事取自《三国演义》,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下面整理了空城计的故事简介,供大家参考。
空城计故事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
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空城计的出处 《空城计》选自《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