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出自唐代韩愈的《春雪》,从诗名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象,从“草芽”“白雪”中又可以看出是早春时节。
早春暮春,酒暖花深。春天总是烂漫的。
“新年都未有芳华”从“都”字可以看出,经过了漫漫寒冬的人们,急迫的期待春天到来的心情,“二月初惊见草芽”看见春草萌芽后,人们是惊喜的,“初”字有带有一些春天来得太晚的遗憾之情,更加突出人们对美好春天的向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一场恰到好处的,穿树飞花的春雪,给人们带来了春的气息,这句话有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出了人们的喜悦,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令人目不暇接。
二、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什么意思?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释义】:但是白雪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出处】: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一个“嫌”字和一个“穿”将白雪拟人化了,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三、诗歌鉴赏。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
(1)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
(2)第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
四、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例?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译文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像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五、南国春色赋谁写的?
南国春色赋
常忍
风柔雨润,春和景明,北岭夫子为强兵而穿梭于南国之野。跨三湘,临八闽,走吴越,访巴蜀。天蓝地绿,山青水碧,木荣花繁,燕舞莺歌。弟子曰:秀色可餐也,夫子若临风把酒,化景于赋,岂不悦目赏心,更胜一筹哉!北岭夫子自知才疏学浅,不敢造次,然酒酣耳热,忘乎所以,遂效王子安《春思赋》及苏子瞻《洞庭春色赋》之风韵拙拟小赋一篇。东施效颦,非律非文,南腔北调,辞不达意,惟一吐为快,娱人娱己而已。
尝闻春晖之气,外柔内刚;辞寒而归,天道循常。爱南国之春早,喜和风之徜徉。拥独秀而峣峣,吻白沙而汤汤①。大观楼边,鱼梭燕剪;楚天台下,蝶板莺簧②。映西岭之雪影,送东吴之梅香③。皱花溪之鸭绿,润苏堤之鹅黄④。鼓浪红棉,红花赛火;通天翠竹,翠笋竞强⑤。万木欣欣兮谁与争荣,百泉涓涓兮远胜杜康。
美哉南国,攒花簇锦;珠还合浦,春色醉人。倜傥才子,乘长风而超凡;窈窕佳人,沐时雨而绝伦。贬臣行吟兮争传离骚,浣女使吴兮谁解芳心⑥。赋谏上林兮蜀郎圆梦,塞宁狼山兮楚娃留音⑦。诵狂客之还乡,旌贤妃之恤民⑧。歌东坡之挽弓,怜幽栖之无尘⑨。看风流子畏,画著落霞;听坎坷秀眉,词赞酿春⑩。
噫吁戏!觉而省之,春意阑珊;蹉跎书生,腰沈鬓潘。培桃植李兮寸心何许,天人一体兮常驻春颜。
六、燕穿画栋描春色下一句?
上句:燕穿画栋描春色;下句:蛙鸣荷塘传夏声。
“燕”对应“蛙”,动词“穿”对应“鸣”,“画栋”对应“荷塘”,动词“描”对应“传”,“春色”对应“夏声”。
春夏两季最有特色的景。
七、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中树的意思?
树意思是:竹。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这句话出自于唐代·白居易的《养竹记》。
原文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译文
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练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八、五陵春色是谁写?
《武陵春色》出自唐诗作者张白。
原文:
《武陵春色》
武陵春色好,十二酒家楼。大醉方首,逢人不举头。
是非都不采,名利混然休。戴个星冠子,浮沈逐世流。
武陵春色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位于万方安和之北,是一处摹写陶渊明(365-427年)《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建于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前,初名桃花坞。
九、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的意思
意思是: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都会种它(竹子),作为庭院中的充实物。
出自白居易的《养竹记》: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译文: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练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都会种竹子,作为庭院中的充实物。
十、为什么说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
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