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园评价故事课程的评语?
1、你的想象力大胆、丰富,着实令人吃惊。你的童话故事加以神奇的想象,可谓“独具匠心”。
2、在你的笔下,童话故事绘声绘色,让人觉得新鲜、有趣。老师为你叫好!
3、用孩子的语言叙事,显得自然、朴素,犹如一股清泉。结尾点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什么是幼儿园课程故事论文?
1、什么是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并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的经验,这种经验是幼儿园施加教育影响的一种中介,以引导和促进幼儿朝着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方向发展。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 (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如何撰写幼儿园课程故事?
可以用体验式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明确课程主题,细分课程目标和教育目标,根据目标设置故事情节和走向。
然后根据主题撰写故事,用符合幼儿园儿童认知特点的和语言习惯的词汇,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比如“神庙里有一座雕像”,那么这座雕像是怎么样的呢?用的什么姿势呢?可以请小朋友回答然后表演,然后推出下一故事情节,“没错是单腿站着的”,中间可以加入活动环节,设置一些活动规则,让小朋友能参与整个故事并从中获得体验感,从而促进幼儿发展。“比如想要进入神庙的人必须闯过3关”,第一关是找出隐藏的粮食,第二关是和小伙伴一起运输粮食等等,可以融入很多课程知识和活动。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有!童!心!
三、幼儿园课程故事与案例的区别?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事件的真实再现。
四、幼儿园课程故事基本框架有哪些?
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基本框架有:
一要明确课程故事的教育意义。课程故事要优选积极向上,不会对幼儿的理解造成歧义和疑问的故事进行引导。明确幼儿在故事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做是正确的,怎么做是错误的。
二要引导课程故事的教育背景。课程故事的教育背景是幼儿能否向他人请求帮助和支持的依据。只有讲明在何种情况下才能做故事中的小游戏,幼儿才能停止好奇心,降低意外危险事件的发生。
三要利用课程故事的提升幼儿的合作勇气与语言表达能力。课程故事的引导以分角色合作的方式讲述,不仅提升幼儿的合作勇气,而且能够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流畅。
五、幼儿园课程故事撰写的三要素?
好故事,包含3要素:叙事,场景,对白。
要素1:叙事
就是叙述故事的情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向听众娓娓道来,并在讲述的过程中赋予自己的节奏、情感、经验和观点。
叙事看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却很难。会讲故事的培训师,看起来讲述一个平常的故事,却能紧紧抓住学员的心,关键就在于对叙事的精准把握。
六、幼儿园课程成语故事天衣无缝的教学目的?
积累孩子词汇量,以及运用词汇的能力铺垫
七、幼儿园课程故事中教师的支持策略有哪些?
我认为可结合幼儿阅读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引导幼儿学会观察
看懂书是阅读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巩固阅读兴趣的重要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读图能力,包括辨别角色、分析图意、前后联系。其中绘本的人物形象是最主要的观察对象,引导幼儿先去观察主要的形象,这有利于幼儿对于绘本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而不至于偏离故事的主题。另外要引导幼儿对绘本连贯的观察,也就是引导幼儿从头到尾阅读一本图画书,其中包括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一本图画书通常有几十页画面,这些画面一幅幅连贯起来,一个故事就被叙述出来了。连贯的观察可以让幼儿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而不至于忽视故事情节。
二、引导幼儿发挥想象
能从一本书中发掘丰富绚烂的世界,或是只能掏出有限的知识,完全有赖于读者的想象力。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其有意想象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循看文本和图画所提供的信息,有意识地再现故事情境的过程。当幼儿园老师讲故事给孩子们听时,会发现有的孩子很专心地听故事;有的孩子却一会看窗外,一会儿和邻座的小朋友打闹,根本没在听;也有的孩子一开始很专心,但听到一半就不知不觉被其他东西吸引了。同样的故事内容,为什么孩子会产生不同的反应?那是因为有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在脑海中将整个故事变成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在他们的脑海中上演。丰富的想象力并非天赋,而是经由直接或间接的体验得来,体验愈多,想象力愈丰富。当孩子的想象力不够发达时,图画书可以弥补其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图画内容发挥想象,针对画面中的一个情节或一个片段,引导幼儿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三、引导幼儿表达、交流
教师可选择一些人物少,情节简单有趣,句子结构简洁短小,同一个句子或者同一种语法结构的句子不断重复出现的绘本,让幼儿进行复述。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的鼓励是至关重要的,切不可对孩子学习语言时的吃力表现出不满,这会影响幼儿说话的意愿,从而中断交流。我们应根据不同的绘本创设适合的情境引导幼儿与教师及其他幼儿进行语言的表达与交流。
八、什么是课程故事?
一、“课程故事”的概念
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感悟。
“课程故事”有别于“教育故事”,它主要取材于教师课堂教学生活,反映教师对自己即时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的反思。(“教育故事”更宽泛)
二、“课程故事”的特点
(一)情境性
课程故事的对象是已经发生的故事,具有鲜明的情境性和真实性,它不是对未来教育过程的设想或规划,不像经验论文那样只强调自己的作法,并雄心勃勃,试图建立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模式。
课程故事必须有教育意义,值得认真探究。既然是故事,那自然离不开详细的情节和细节,有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细腻的细节,也就使得你的课程故事具有了生动性和可读性的特点,容易引起阅读者的共鸣与讨论。
课程故事中的“场景”指的是课程故事发生的环境。在理解“场景”时要注意,课程故事中描述的“场景”并只是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一个“空间”,而要从“引发、促进或阻碍课程故事发生发展的因素以及支持或挫败教育教学的条件”这个角度去理解“场景”。
课程故事的价值在于“情节”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而不全是以“理”服人。情节再现了具体而丰富的教育教学过程,在 “情节”中,故事的主角经历的情感的震动,使得教师意识到自身思想的误区,便抛弃陈见,转变教育观念。倾听、阅读故事的教师会感到这些故事似曾相识,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因而倍感亲切、真实,认为可以从中获得启示。
(二)探究性
课程故事记录的是教师思考课程问题、寻求课程实施出路、谋划课程实施策略、实施课程设计的探究过程。课程故事往往始于教学现实与课程设计的矛盾冲突之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有价值的问题,善于分析问题的根源,思考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带着问题意识,“叙”的虽然是已经发生的事,思考的却是“未来”。
(三)自我实践性
在课程故事中,“我”是组织者,是故事的建构者和故事中的实践者,是“我”在讲述自己课堂上的亲身经历。 “我”在故事中躬身践行自己的“个人课程哲学”,建立自己的故事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九、课程故事的定义?
课程故事是教师的教学生活方式与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叙事的方式看待教学问题,践行自己的课程理想,促成自身教学经验的生长。
课程故事是“经验叙事”,是当事人在课程之旅——包括参与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课程研究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真实往事、感受或体验,这种往事对当事人来说是有深刻印象的、比较重要或有个人意义的、值得与人分享或向人诉说的。
课程故事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鲜活和发人深省的课程事件,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课程的理解感悟
十、课程故事是什么?
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感悟。
“课程故事”有别于“教育故事”,它主要取材于教师课堂教学生活,反映教师对自己即时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的反思。(“教育故事”更宽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