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确实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出现。为了改变自己,家长有意识地走进课程,或者忙里偷闲读一些文章,希望借此来改变和提升教育水平,却发现效果并没有那么显著。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以下几种情况:
1、家长不是学不会新知识,接受不了新观念,而是改不掉旧习惯。
应对的策略:有意识的觉察自己的习惯,用心体会哪一个新习惯可以替代旧习惯,然后持续行动。
2、学到的知识只是影响了思想,但是行动力依赖感觉。
应对的策略:用符合规律的思想指导行为,在行动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快乐让人持续,痛苦让人放弃。
3、目标不等于策略。
应对的策略:在单位时间内,把注意力放在具体的行动上。比如学习的内容:家长成长1%,孩子进步100%,所以家长要成长。我们把这个目标落实到具体的策略上,翻译成:闭嘴、微笑——笑着闭嘴。通过具体的行为见效后进入下一个阶段——持续的正面确认,只关注好的,会发现好的部分越来越多。。
另外,感觉自己变化不大,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忽略了自己的变化,强化了对自己的不满意,头脑中有一个声音——已经上过课了,我咋还这样?解决的方法是:觉察已经发生的变化,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眼神,感觉自己有变化了,都为自己点赞。通过自我认同增加自己的内在动力。当家长"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时候,就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