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一位语言学教授,提出了一个观点,“人类幼崽的语言天赋,是所有生物中表现最突出的,胎儿状态下,也可以接受语言启蒙刺激”
这位教授的论据来自于两个实验:一、胎儿对谁的声音更熟悉?
荷兰科学家发现:
胎儿最喜欢、最熟悉的声音是母亲的心跳,从出生后,婴儿对母亲的声音有天然的亲和性,更惊奇的是能分辨出父亲的声音。
分析原因如下,胎儿在母体环境中,感受到的并不是寂静无声,相反,他们处在一个强噪的环境中,有血液流动的声音,母亲的心跳,来自外界的震动,来自妈妈腹壁的声音甚至可以达到85分贝。
爸爸的声音粗狂低沉,很多低频音能够被胎儿感知,而母亲的声音有部分是通过体内固态传播形式刺激到胎儿,所以,他们对母亲的声音更为熟知。
二、胎儿对声音有“记忆”吗?
虽然胎儿可以接受声音的刺激,但是这些刺激产生什么有益的效果,尚未可知。为此,荷兰科学家做了一个测试,为胎儿播放“振动声”,通过观察胎儿的运动、心率,以及情绪、动作等感知,发现7个月大的胎儿可以“记住”一个声音,长达10分钟。8个月大的胎儿可能会“记住”这个声音更久。这说明,在感知声音后,很快胎儿便对它产生了“记忆”。增加声音刺激的频率后,这个记忆会不断延长。
所以,科学家建议,在怀孕期间多与胎儿进行声音沟通,帮助他们在羊水中感知妈妈熟悉的语音,可以提前开启语言启蒙之旅。
胎儿能听到声音吗4个月时,胎儿的听觉系统已经建立,可以感应外界声音。
6个月以后,听觉已经发育得较好,通过影像观察发现,胎儿根据声音的刺激,会有喜欢或讨厌的反应及面部表情。
8个月时,胎儿能听出音调的高低和强弱,能区分声音的种类且反应敏感。
胎儿在妊娠期最后三个月,听力发展日渐完成,开始对外界的声音产生更明显的反应。
新生婴儿出生后数天就懂得「倾听」,语言发展早从妈妈的子宫里开始。在母亲的肚腹里,宝宝就能细心地聆听我们的说话和唸故事,来接触和学习语言了。
当胎儿听到母亲的声音或听到故事和儿歌时,他们一向平稳的心跳速度会突然起变化。当母亲开口说话、朗读或唱歌,胎儿就自然地有所回应,洗耳恭听。
对着肚皮说悄悄话
胎教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资源,让小宝宝懂得自行学习。在平常、普通、琐碎的家庭生活互动(如:闲话家常、唸故事、唱儿歌),就是孩子发展语言潜能的丰富资源。
父母为孩子读故事的好处多不胜数,既能表达自己对婴儿的感受和爱意,又能增进彼此间亲密的关系。
您可以这样做:亲子阅读可以从肚皮说故事开始,一步一步轻松又自然地培养成习惯。准父母可在市面上购买胎教扩音器,也可利用纸筒(用画纸捲起的纸筒)对着母亲肚皮说故事,让声音集中传达给胎儿,为小宝宝拣选内容浅白、讯息正面的故事图书,运用温柔和富情感的声线朗读,恍如小婴儿坐在自己面前专心聆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