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子家庭”的父母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全面二胎政策的确定和父母们接受新教育理念的学习,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到了二胎序列里,但在少生优生的主流生育观念和社会现实的竞争压力下,很多新父母还是不愿意生二胎或者三孩。虽然说大环境允许了,但是否选择生还是要根据各自的家庭情况来具体决定,除了本身的生养成本剧增之外,更是教育、医疗、卫生等更高需求的能够满足,而在这些需要满足的背后其实更是父母们所期望的:下一代孩子们的未来是让人满意的、快乐的、幸福的,一切都不止是“生下来”这种简单的、短期内的、缺乏长远规划的随意行为。

              对于很多父母本是独生子女的人来说可能从小心里就有个渴望,要是我有个兄弟姐妹该多好,所以也会把这种想法转嫁到自己孩子身上,也就很自然地又生了一个;对于很多成家后还和兄弟姐妹相处融洽的父母来说,也不介意给自己的孩子再添个弟弟妹妹;对于见识过因上一代父母教育不当导致的兄弟姐妹不睦,受尽了各种委屈,后来经过家庭教育的系统学习成长起来的新父母们也希望能再生一个来完成在自己手里创造下一代兄弟姐妹相处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幸福景象,试图弥补儿时的缺憾。

              无论哪种,新父母们的出发点都是希望下一代孩子们不再孤单,从小有个伴儿即使吵吵嚷嚷、打打闹闹,将来长大了能够互相扶持帮助,老了即使自己去了孩子们也不会孤独害怕,希望他们成为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以外最亲最近的人。但在中国现实的很多家庭里,这种美好的希望并不是大部分家庭都使之变为现实的。

              在很多多子家庭的日常中,有二孩们日常争抢玩具、抢父母的关注和爱的;有因为一次偶发事件而让双胞胎的兄弟俩十年不说话的;有长大了因为三观不同、职业不同、生活圈层不同而形同陌路的;有因为新建立的家庭逐渐被夫妻一方同化而关系变质的;有不顾一切和家里断绝一切联系的;有父母一逝去就彼此不走动的等等。而这些现实的疏离归根结底源自于儿时父母们对于孩子们科学、正确、系统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们不明白兄弟姐妹对于彼此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不明白和谐的家庭关系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未来的影响,不明白在自己父母的点滴态度和行为中已经隐藏了自己未来人生是否幸福?而这些父母自己也同样不明白。

              说到家庭教育,我们习惯性地比较多地关注大人对于孩子的作用和影响,而很少能够去关注孩子们对于大人以及孩子们之间的作用和启示,但家庭教育确实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今天我们就聊聊多子家庭中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父母如何引导孩子们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无法逃避、无法顺其自然,因为一切都是父母带给孩子们的。

              从关系上讲,兄弟姐妹的关系在家庭里是一种横向平行的关系,他们彼此之间相对更平等、自由,比起亲子关系更容易相处。当然这同样需要在孩子们遵循科学的成长规律前提下进行家庭引导与教育,或者成人不过度干预让其自主发展才可以实现。但其实这才是最真实的孩子们的关系,而在现实家庭中,我们通常能看到的是父母无知或以经验教养的家庭中:通常会逼迫大的要让小的,对于小的过度关注,男女孩区别对待等父母横加干预的情况,这种人为的做法破坏了天然的他们内心中的平等和彼此相爱,不知不觉中生出了怨恨和委屈,也不知不觉中滋生了自私和冷漠,更有残害同胞及父母的血淋淋的教训。这些最终都会归结到在做父母的过程中每天的随意言语、口气、情绪、认知、行为等点滴的堆积,最终就像一枚炸弹一样在那个平时被忽视、冷落、委屈的孩子心里引爆。

              从时间和环境上讲,多子家庭中孩子们大部分时间是和兄弟姐妹一起陪伴度过的,虽然不能保证彼此之间陪伴的时间内都是相亲相爱、友好相处的,总有一些孩子们之间的不愉快和小矛盾。不论父母是否客观上有时间陪伴孩子们的成长,但对于认知里根本没有父母陪伴意义重大的概念的父母们,一般都不会刻意留出太多时间来陪孩子,毕竟家庭的很多生活琐事占据了家庭事务很大的一块,所以客观上也为孩子们之间互相玩耍、互相陪伴、互相学习创造了时间条件。同时在环境条件上,很多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家庭,父母必须要通过外出打工来维持家用,也没办法分身来照顾孩子们,所以孩子们也只能从小就学着生活自理,学着合作,彼此照顾,学着一起解决问题,学着没有爸妈在身边该如何生存和生活。

              从影响上讲,兄弟姐妹之间的影响仅次于甚至是超越亲子关系的影响。老话里通常有“情同手足、骨肉同胞”的说法,也有“长兄如父、长姐如母”的说法,这些都可以反映出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密性非同一般,特别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内,历史更加见证了这种关系爆发出的强大力量,有个体自身的觉悟,更有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思想输出,也有国家的未来需要创造,很多年轻的生命为了四万万同胞舍生忘死、战死沙场,这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大爱,更是一种责任担当。

              而对于那些父母虽然不懂教育,但长子本身从父辈和祖辈那里获得了得天独厚的爱和关注,建立起充足的安全感后,在对待弟弟妹妹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这份老大的理解源自于同时代人的成长环境以及不久前老大经历的同样的心理变化,所以大孩子更懂小孩子,说出的每一句话也是最真诚的,没有被过度社会化的,小孩子自然会多靠近哥哥姐姐。而到了人生的叛逆期或节点时,长姐长兄从小建立起来的权威和同理心也更容易比父母能够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他们也愿意进行同代之间的公平对话。但这同样需要有一个自我发展动力足够、从小精神富养、接受过良好教育的老大。

              那么在新时代里,很多父母都开启了学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征程,到底站在父母的角度,我们能具体做点什么来促进多子家庭中子女彼此之间的积极影响呢?

              通过多子家庭中孩子们的日常相处,引导孩子们发展出强大的心理能力安全感和归属感是伴随每一个个体一生的重要心理需求,在现代人类的世界里,无论财富、地位、权力、阶层、性别、年龄,似乎真正拥有这两样东西的人并不多。在自信的表象下一定有自卑的某一个痛点,在拼尽全力的背后可能是最害怕失去的部分,在不断逼迫自己努力向前的可能就是安全感的缺乏,在一个团队中拼杀出一条血路的可能是归属感的缺失。那些成人世界中的痛苦、焦虑、没有自我就是儿时在个人成长教育中没有建立起强大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所导致的。有些人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源,但无论后天如何努力,耗时多久都很难将这个最大的坑填满,因为心理的很多能量是需要不断续满的,更何况这么多年来就根本没有续过,还有很多人还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幸来源于哪里,只是无奈地被迫陷于各种痛苦纠结中终不得其幸福的要领。

              而这两样最重要的东西最有效的建立阶段就是个体六岁之前,那么对于多子家庭,兄弟姐妹之间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呢?对于年龄相近的孩子们,他们有着大致相同的心理发展特点,天生就会产生彼此之间的相互吸引。比如在生活中,我们通常能看到很多小孩子特别喜欢和比自己稍微大点的孩子一块玩,也能看到大孩子天生具有的那种可以搞定一切小孩子的难题的绝对优势,很多时候父母们都怀疑为什么自己搞不定的熊孩子,分分钟可以被老大搞定?

              不过仔细观察下老大对待老二的语言、表情、情绪、行为,不难发现:老大更会使用老二能听得懂的语言,表达着老二心中想要但由于语言能力不够无法正确表达的需求,还特别配有感同身受的真实情感,再加上温柔地、丰富的肢体安抚动作,简直呈现出来的效果比专业的育儿师还更具杀伤力,让老二瞬间安静、听话、开心起来。似乎他们两个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懂彼此,给予彼此有效安慰和依靠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安全感足够老二支撑到成人。

              而对于归属感,特别是现在家庭生活压力大,成本高,很多父母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又或者是在一些离异的家庭中,势必导致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无法给到孩子们充足的归属感,但通过兄弟姐妹之间的互相关心、帮助就可以大大弥补这种缺失。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们也会陆续入学,而在学校这样的大环境中,归属感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同一个家庭的孩子们在一个学校时,势必会比那些没有熟悉的朋友的独生子女在各方面都发挥得更出色。

              所以如果多子家庭中的父母们能通过科学的教育理论提早认识到多子之间的作用优势,也就可以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主动地去创设孩子们可以自由玩耍、互相学习、照顾彼此的机会和环境,同时在孩子们相处中适时引导其有偏差的语言和行为,扬长避短,努力实现孩子们之间的互补和相互积极的作用,这才是父母们最具智慧的教育方法。

              我觉得对于许多孩子的家庭,作为家长需要告诉兄弟姊妹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理解,不要责怪,有问题一起解决,和睦相处。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文学家师德幼儿经常出现的行为问题

                        • 上一篇:如何应对二胎教育?
                          下一篇:光照胎教用充电式手电筒进行会对胎儿造成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