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

              这个问题所阐述的观点与当代教育模式中的成长教育相一致。

              成长教育提倡的就是一种以多元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该种教育模式所要遵循的就是个体科学的成长规律。而只要符合科学的成长规律,以多元发展为目标的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可以融入到成长教育体系中。

              成长不是某一个点、某一个阶段,而是一个系统,一个生命个体的一生,包括从孩子的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到青春期到成年一生的成长,不光是孩子需要成长,即使是成年人也需要成长。

              对于父母来说父母需要了解孩子在每一个不同的时期、年龄段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模式,才能懂得孩子们的需求,才能辨别孩子目前各项发育是否正常,是迟了还是早了?也才能更多地为孩子的各项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也才能调节父母自己的教养方式、言行举止、情绪表达等等。

              举个例子:在孩子还是婴幼儿时期,孩子更多需要的是生理发育和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所以就需要父母给其提供均衡的营养、睡眠、运动和父母无条件的关爱,特别是及时的回应、语言情绪的同步、和肢体上的抚摸拥抱等。但到了青春期就需要父母改变关爱的方式,比如在孩子不允许的情况下不能随意触碰孩子身体,比如父母在言语上不能过分唠叨啰嗦,这个阶段在生理上的需求不同于婴幼儿期形式的满足,反而需要成人在心理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共情,否则会爆发亲子关系前所未有的冲突和矛盾。

              所以在孩子整个成长阶段,父母的思想、语言的表达、关注的方式、相处的模式等等都需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需求进行调整。

              对于教育者来说学校的教育者同样需要更专业地了解个体的成长规律,能做到把学习的内容用各个年龄段相符合的认知模式进行教学执行。

              举个例子:小学三年级左右是个体思维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那就要求老师对一二年级的孩子不要用抽象性的词语教学,在三年级以后慢慢加多抽象性词语的使用和理解。比如什么是“成长”,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可以用校园里经历风雨吹打的树来讲解,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讲讲高尔基的海燕。

              所以优秀的教育者从来不是照搬教案进行教学那么简单,除了知识本身之外,需要在课堂上、课下、活动中根据不同年龄的需要教给孩子们很多东西,才能保证每一个孩子的教育都是相对丰富而完整的。但这个过程非常复杂也很难。无论对于父母还是教育者还是其他社会人,其实都需要了解一些生命个体成长的规律,这样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更多之前无法理解的事情,更能帮助自己进行思考和成长,因为成长不止是孩子们的权利。

              感谢头条邀请,我是六衡妈妈,很高兴分享我的想法和经验。有一个小男孩,算数能力很差,甚至到了只知道一加一等于二,一加二等于几就不知道的程度。为此,老师告诉他的父母,孩子智商可能有问题,而同学们和邻居们也经常嘲笑他。

              有一天,小男孩对着正在散步挺着大肚子的妈妈,问她肚子怎么了,妈妈告诉他,肚子里有个弟弟或者妹妹住在里面。他又问妈妈,是怎么进去的?妈妈告诉他,是爸爸送进去的,他又问爸爸怎么送进去的?周边邻居们的稍大的孩子们听到后又开始嘲笑他。

              他在这之后画了一幅妈妈挺着大肚子的画,当然同样受到大家的嘲笑。然而当父亲看到这幅画后,发现孩子具有绘画天赋,在这之后将他送到专门的绘画学校……

              这个孩子就是在艺术领域和达芬奇齐名的毕加索,一个不知道一加二等于几,被人称作“傻子”的天才画家。

              毕加索因为有一位用发展眼光看他的爸爸,在他幼年那段日子里“拯救”了他,让他没有被他人的嘲笑击倒,并因为父亲对他的支持和鼓励,让他得以发挥自己的绘画天赋,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画家!

              怎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首先就是要做到相信孩子,鼓励支持他。正式他的一些不足和缺点,同时善于根据孩子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发掘孩子一些隐藏的优势,并积极引导孩子,让孩子得以健康地成长!

              【感谢阅读,我是六衡妈妈,所有文字皆一字一句敲出来的,您的关注和点赞是最好的支持!】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天津弗拉芒特幼儿园就读小一

                        • 上一篇:全职妈妈带出来的孩子,真的比不上双职工家庭
                          下一篇:父母再成功,也不如培养一个优秀孩子,孩子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