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胎教:中国古代是怎样进行胎教与胎养

              古人所说的胎教,是指母体在妊娠期间为给胎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胎内环境而自我采取的有关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的有力措施,以使母子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康复指导:调情志,古人认为:凡有孕之妇,宜情志舒畅,遇事乐观,喜、狂、悲、思皆可使气血失和而影响胎儿。节房事:《产孕集》对此论述道:怀孕之后,首忌交合。节饮食:《万氏女科》中说:“妇人受胎之后,最宜忌饱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平和之气以养其胎,则胎之完固,生子无疾。” 感谢您关注问病网,祝您健康!
              现代人胎教都是用天才宝宝胎教仪给宝宝做音乐胎教和语言胎教

              古代胎教的特点是什么

              现代胎教是对古代胎教的继承和发展,其方向主要有两个:

                第一,对古代胎教进行深入的研究,考查验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旨在古为今用。

                第二,在古代胎教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探索新的研究课题,旨在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类智慧潜能,寻求提高人口素质的途径,变沉重的人口包袱为巨大的人口资源。

                现代胎教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国际性。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科技进步,检查方法和实验仪器的发展,为胎儿生理功能及新生儿行为能力的检查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方法,使胎教研究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补充和改进,为科学的胎教实践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学者对胎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潜心研究,并精心地设计了一些实验,如研究了20多年幼儿早期教育的井深大先生在他的《零岁――教育的最佳时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就迟了》、《从零岁开始的母亲作战》等著作中具体地阐明了他对幼儿教育的独特见解。人们誉为“井深理论”其核心是“零岁”,零岁具有巨大潜能,是智慧开发的最佳时期。约瑟夫夫妇的《胎儿都是天才》十分生动而具体地介绍了他们是如何重视胎教的?又是如何将四个女儿都培养成世界天才儿的。还有《从胎儿到育儿》、《来自胎儿的音信》、《胎儿正在观察》等著作,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现代胎教的新进展。

              中国古代胎教思想的理论基础

              胎教一词源于我国古代。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那时胎教的基本含义是孕妇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容易被孕妇情绪、言行同化,所以孕妇必需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名为胎教。《大戴礼记・保傅》:“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又说“周后妃(即邑姜)任(孕)成王于身,立而不(不踮脚尖),坐而不差(身子歪斜),独处而不倨(傲慢),虽怒而不詈(骂),胎教之谓也。”《列女传》中记载太任怀周文王时讲究胎教事例,一直被奉为胎教典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孕期有关行为、摄养、起居各方面之注意事项。如除烦恼、禁房劳、戒生冷、慎寒温、服药饵、宜静养等节养方法,以达到保证孕妇身体健康,预防胎儿发育不良,以及防止堕胎、小产、难产等目的。
              广义胎教指为了促进胎儿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发育成长,同时确保孕妇能够顺利地渡过孕期所采取的精神、饮食、环境、劳逸等各方面的保健措施。狭义胎教是根据胎儿各感觉器官发育成长的实际情况。
              中国古代胎教始于西周。据刘向《列女传》记载,周文王之母太任在妊娠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意思是说,太任怀孕时,眼不看邪恶的东西,耳不听淫乱的声音,口不说狂傲的话,这就是行的胎教。“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文王生下来非常聪明,“教之以一而识百”,这是太任施行胎教的结果。贾谊《新书.胎教》篇中也记载:“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意思是说,周成王的母亲怀孕时,站有站的样子,站时不将重心倚在一边,坐有坐的样子,坐时也不歪斜,笑时不放声喧哗,独居一处时也不懈怠放任,发怒时也不骂人,如此等等,用礼教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一举一动,从而保持对胎儿的良好影响。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盯住特好晚饭

                        • 上一篇:生完宝宝母婴同室有什么好处?
                          下一篇:智能水浸传感器能够在哪些环境下进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