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来定的,有的孩子可能一下子到了新的环境里面,教学模式也不一定,可能会不太适应,但是我觉得只要家长在其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工作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我家孩子之前上的普通幼儿园,就是在幼升小的时候,给他报了火花思维的课程让他来进行幼小衔接,效果还挺不错的,我记得我当时给他讲立方体,硬是讲了一小时都没让他明白,但是火花老师半个小时就解决了,孩子也听的很明白,感觉课程挺不错的。
蒙氏教育下的孩子秩序感≈协调性≈独立性≈专注性都很强,到了哪个幼儿园都会优秀,完全能继续发挥好他的独特性。不过普通幼儿园如果教育质量很高,那也不成问题,至少不会耽搁孩子。但是如果教育质量一般,我认为还是不要转去为好。
蒙特梭利育儿法适合中国家长吗,为什么?
感谢邀请!
蒙特梭利育儿法适合所有的幼儿和幼儿家长,我认为不分国界。要想真正很好地运用这种方法首要前提家长要真正懂得蒙特梭利教育的本质。
图片来自网络
蒙特梭利教育是遵照幼儿生命成长发育规律,摸索出来的一些方式和方法,这和任何一种好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都不冲突。有关理论和明确的内容说明可以从蒙氏教育的一些书籍上去一探究竟,在这里我用自己的一些经验来说明一二。
蒙氏教育为大家所公知的就是敏感期的理论:
1,孩子在一~~三岁之间有个说话敏感期。
在小女2岁左右,我几乎每天早上都能发现她的词汇又有了新的内容。先是一个字、叠字、两个字、一个词语、一句话、一段话。很明显的每天几乎都处在一种新鲜而又兴奋的情绪中。
那段时间,我陪他一起读故事、一起说话聊天、或者读歌谣或朗朗上口的古诗、就连上楼梯和下楼梯我们也在数着数,我们一起把天线宝宝排成队游戏或者把套娃按照大小排成队列游戏,当然还有更多的趣事可谈,她不可能很顺利地回答我,但是她完全懂我的意思,我也懂她的意思。就在这种琐碎而有快乐的生活,她先是会叫妈妈、爸爸,会说娃娃、会说要等更多的词语和句子,一旦学会了说话,就连她自己也很兴奋,她的想法更多了,更喜欢和爸爸妈妈做游戏或者其他任何事情了。
逐渐地她开始给我讲故事,讲我曾经讲给她听的故事,讲她看到的图片或者她自己编的故事,也会主动地告诉她认识的字。
2,还有一阵子,她开始对码积木和穿线有了兴趣,自己会经常地把积木倒出来,一个一个垒起,越往上放越是小心翼翼地,很多次哗啦一下子全倒了,她又不厌其烦地重新垒起来,直到自己不想垒了。一般这种情况下我会安静地看着她或者在她的要求下协助一下她,给予她表扬和赞赏。
直到孩子五岁左右,我有幸阅读了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和《童年的秘密》等书,我恍然明白,我在对小女的陪伴中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和蒙氏教育的理论一致的,基本上都是符合了孩子敏感期的引导,这让我心中窃喜,为自己原本本能的行为找到了理论的依据而高兴,更为我自己没有错失孩子敏感期的引导而庆幸。
做为中国家长,无论我们多么西化,我们的骨子里都会受到我们传统的养育理念和方式方法的影响。我们遵循的多是我们传统的养育方式,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和国外的父母爱他们自己的 孩子的感情是一样的,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自由地成长的希望是一样的。我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深深地感知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和我们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其根本是一致的。理念一致,方法皆可通用,但是家长要足够明白。
个人觉得不适合。1各国人口文化差异。2师资差异3经济利益。首先,在国外可能一个班才十个孩子。而在中国一个班二十至三十五个儿童。有的园是三个老师有的园是四个老师。但是只有一个蒙式老师。按照蒙式理念的说法老师要观察孩子,根据个体差异提供有准备的环境。但是一个老师能观察过来么。2师资。蒙式教师只要参加蒙式AMI AMS培训拿到证都能当蒙式老师。这个培训持续四十天。然后在一两年内不停让你交一些所谓的“论文”。什么叫论文有研究成果的才叫论文。这种民间机构所谓的论文我只能呵呵了。只要你交的起上万的培训费你就能参加蒙式培训就能拿证。我国的传统幼儿园教师都要求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教师资格证不仅要求你通过幼儿园综合素质的笔试能力考试还要参加面试即幼儿结构化问题问答和说课技能。传统教育的区域游戏和创造性游戏给老师很多锲机进行及时教育引导。教师资格证不是你交钱培训就能拿证的,那是要通过国家资格考试。3几乎蒙式幼儿园都是私人投资。除了很多个人是热爱教育。一些连锁机构几乎就是圈钱。你看蒙式教室里有很多教具深处其中就知道孩子们对于这些单一的感官教育数学教育根本不敢兴趣。蒙式讲求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老师要观察孩子根据孩子需求提供材料。但是作为幼儿园的投资者会首先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谁真的会将自己的利润拿去改善幼儿园环境呢。很多教具幼儿园三年几乎不变。三年让孩子一成不变的做同样的“工作”孩子不腻吗。
此外蒙式教育要求孩子有秩序,优雅。什么叫有秩序就是一个教具必须按照程序进行操作。什么叫优雅优雅的人不会大声说话。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蒙式教育中并不自由,也无法发挥他的天性。在本该与小朋友们一同游戏享受快乐的年龄却被要求使用一个工具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没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