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胎教理论体现了什么思想?

              胎养胎教强调孕妇精神品德修养对胎儿的影响。隋·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 指出: “妊娠三 月,名始胎,当此之时,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仪,因感而变。

              欲子美好,宜佩白玉, 欲子贤能,宜看诗书,是谓外象内感也。”

              “外象内感” 理论是中国古代胎教学说的核心思想, 古代所有的胎教措施都是围绕着这个思想而产生的。

              我国古代的胎教是怎样的

              近代有康有为,提出了一整套儿童公育思想,设想了从胎教到幼教的完整的学前公共教育体系。 古代有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提出“太子之善,在于早喻教与选左右”,强调要行胎教,要施学前教育。

              古代胎教实施的内容与特点

              我国古代,除了一些统治者重视胎教之外,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医学家也都很重视胎教。例如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伟大思想家,他的母亲说过这样一段话:“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即: “我在怀孩子时,席子不正都不坐,肉切不方正也不吃,就是要对孩子实行胎教。”又如三国的魏文帝曹丕,也对胎教的重要作用有其独到之论述。他举例把周成王和汉昭帝在位执政时的政业功绩、个人寿命的长短、作为的大小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强调“胎教”对于培养合格、理想君王的重要作用。
              古代教育家重视胎教的记载更多,例如南北朝时的著名教育家颜之推,《颜氏家训》一书的教子第二篇中,就列有“胎教之法”。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在教育专著《小学》 中,就以“胎孕之教”为首论,认为人受教育应从胎内开始,“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意思是:对孕妇在饮食、睡眠、坐立、所看所听的内容,都有一定的要求,应连晚上都要请那些诵《诗经》讲历史的人来对孕妇实行教育,这样生下的孩子形貌端正,才能过人。这些实质上是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增强营养和提供良好的外界环境,使孕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对胎儿的发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具体要求,是属于现代优生学中的临床优生学和环境优生学的内容。

              另外,中国古代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也对胎教有过分析论述。他通过对母亲心理状态好坏对胎儿的影响,以及母亲的道德修养、性格爱好对胎儿有哪些遗传作用等,提出了对胎儿实行教育的具体方法。

              至于古代医学家、重视胎教的就更多了。例如隋代著名医生巢元方,唐代“医圣”孙思邈、徐之才,明代的虞博、郭子章、万全等人都在自己的著作中说明了胎教的内容与方法。宋代名医陈自明在他著作的《妇人大全良方》一书中,就强调指出:“胎教产图之书,不可谓之迂而不加信。”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之久山羊课题

                        • 上一篇:孕期给宝宝胎教的方法
                          下一篇:道德经适不适合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