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语言发展与什么密切相关?

              当婴儿从母体中呱呱坠地之后,他们便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际活动,不断接受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经验,逐渐获得大量关于他们周围世界的知识,发展智力,习得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同时,儿童通过语言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愿望,倾诉自己的感情,参与社会交往活动,指导和评价自己的行为。总之,语言的发展与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 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语言发展水平。当幼儿处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只能掌握情境性很强的语言,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时,才有可能掌握连贯性语言。抽象的词和语法的掌握有赖于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心理表征符号,语言一旦被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就能够对认知的发展起推动和加速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认知的速度、广度和强度,使认知过程具有极大的机动性和普遍性。没有这种工具,个体的认知始终会停留在个人心理层面。正如皮亚杰所说,“语言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一种凝缩的符号,又是一种社会的调节。语言在这种双重意义中便成为思维精密发展不可缺乏的因素。” 1.加深和巩固幼儿初步形成的概念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以词为标志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受概括水平的限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动作性和具体形象性,但也有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他们的思维主要依赖自身的动作、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来进行,并不主要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幼儿只能获得初级概念,维果茨基称之为自发概念。幼儿在运用自发概念(观念变动、观念联想、观念概括等)时,并未意识到这些概念、思维活动的本身,他们注意的是这些概念、思维活动所指的对象──经验的各种实物及其表象以及概念的替代物──语言。认知中的语义编码(概念)是语言与认知之间联系的桥梁。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在概念的形成、同化、巩固以及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婴幼儿在掌握语言之前,要认识一物的特征时,需要对该物的各部分、各个特征逐一进行感知,而且,这些特征都是直观的、外在的,无法概括其特征。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开始从特定的、形象的特征转向一般的、概括的特征,概括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语言的发展对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助词来命名,即用词表示事物的名称、形态、习性等。有了这些词的命名,幼儿对有关事物及其属性的感知才能从具体的形象趋向概括,形成和巩固其概念。例如:最初幼儿对“猫”的认识是指自己家里的小花猫或他看到的某一具体的猫,在多次听到别人提到猫或与别人多次谈论猫之后,“猫”的一般形象特征才在头脑中形成。 (2)借助语言发现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即通过语言描述、比较,发现认识对象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婴幼儿经验贫乏,直觉的精确性差,在认识类似事物时,常常发生混淆。例如:幼儿大都分不清狼和狗的外形特征,在成人的指导下,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其不同点,并用语言表述出来:“狼的嘴较大,腿较细,尾巴长,是向下拖的;狗的嘴比较小,腿较粗,尾巴短,是向上卷的。”这样,有关“狼”和“狗”的认识就有了反复的内容,更加接近概念本身。幼儿对“鸡”和“鸭”相同点的理解和把握过程也有语言的参与。 (3)借助语言获得新的概念。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使幼儿不仅可以直接认识事物,而且还能够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例如:在语言的作用下,幼儿晚期开始理解“动物”“植物”“家具”等类概念,将“猫、狗、鸡、鸭、老虎、熊、牛”等归为动物,开始对“勇敢”“喜欢”“分享”等抽象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2.指导并参与认知加工过程 幼儿言语的发展给其思维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前提。在幼儿从直接的动作思维向概括思维发展的过程中,语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语言在幼儿进行直观动作、表象思维的过程中起到了指导的作用,使感知和表象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另一方面,语言直接参与幼儿有意注意、有意记忆以及初步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的过程。幼儿的认识对象不只涉及当前直接感知的事物,而且涉及一些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使他们可以脱离现实而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 (1)言语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幼儿认知的范围。言语产生之前,儿童只能以有限的遗传本能和个体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认识现实,认识的范围受到了限制。言语产生之后,儿童可以通过与他人交际,了解那些自己直接经验之外的事物。他们不仅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感知获得直接的经验,而且还可以通过理解他人言语和想象获得对自己没有直接感知的事物或经历的事件的认识。这样,幼儿的认识对象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 (2)言语的概括和调节作用使幼儿的认知加工逐步具有随意性和自觉性。在能够理解和使用语言之前,幼儿不能在直观感知和动作之外进行思考,更不能考虑自己的动作,计划自己的动作,预见动作的结果,但在掌握言语初期,幼儿常常可以按照成人发出的指令主动调节观察、感知、记忆、归类等内外行动,后来开始“边说边做”和“有声思考”,最后过渡到只通过内部语言指导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例如:2岁儿童骑在竹竿上面的时候,就想起了骑马的活动,等竹竿丢掉了,骑马的事也就忘掉了。 (3)语言的指代意义和中介作用使幼儿逐步丰富了间接经验,语言直接参与促进了理解、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只有能够理解和说出一定数量的词和句子,才能听懂和简单编构童话故事,才能理解故事情节,想象故事展示的画面。再例如:幼儿吃过苹果之后,可能形成有关苹果的一些表面的联系,以后遇到苹果就能叫出它的名称,说出它的形状和颜色,了解它的功用(理解),知道它是否好吃(评价)、能不能吃、是不是香蕉(判断),逐渐获得有关苹果的丰富的、深刻的知识和经验。在这一系列思维的过程中,语言始终参与。 3.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主要借助想象来进行的。语言的发展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萌发和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1)幼儿的语言发展直接导致某些自造概念的出现。例如:幼儿园请一位姓翟的专业老师来指导幼儿活动,小班幼儿会自发地将这位年龄较大的老师称为“外婆老师”,“翟老师”的称谓对这个班的幼儿来说是不熟悉的和难以记忆的,相比而言,老师与外婆相近的形象却是幼儿熟悉的,于是“外婆老师”就应运而生了。这是幼儿期语言引发创造的比较普遍的现象。 (2)幼儿语言发展使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成为可能。幼儿经常会根据学到的句子、故事、诗歌的结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发地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造句、诗歌仿编和故事表演等,这些都是语言和创造性思维结合的结果。例如:学习了诗歌《摇篮》之后,有些幼儿会仿照诗歌的语言结构编出如下的诗句:“蓝天是摇篮/摇着月宝宝/白云轻轻飘/月宝宝睡着了。小河是摇篮/摇着虾宝宝/水草轻轻摇/虾宝宝睡着了。大地是摇篮/摇着草宝宝/风儿轻轻吹/草宝宝睡着了。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川、宝宝睡着了。” 二、幼儿语言发展与个性发展 个性通常指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水泵礼仪培训小队

                        • 上一篇:胎教故事有寓意(胎教故事有寓意的有哪些)
                          下一篇:爸爸胎教故事30篇(爸爸讲胎教故事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