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哪里?

              一、“红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哪里?

              红学是对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一门研究。近代红学往往是一种史学研究。“红学”一词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现,在当时是个开玩笑的说法。而研究《红楼梦》成为严肃专门的学问,始自胡适在1921年所写考证《红楼梦》的文章。胡适的研究初步证实了《红楼梦》的作者为曹雪芹,提出了“自传说”。从此,《红楼梦》的研究工作与清代考据学,与民初的整理国故汇合起来。至今红学研究已汗牛充栋。人们把五四以前的红学称着“旧红学派”,而把胡适、俞平伯所倡导的红学叫做“新红学派”。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派,有评点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解梦派、辩伪派等。

              红学的出现几乎与《红楼梦》的出现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脂砚斋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脂评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

              脂批的作者脂砚斋等人可以说是最早的红学家。所以,自《红楼梦》诞生的那一天起,红学的研究就开始了。

              由于爱好者、研究者众多,红学其“热闹”程度大有超过甲骨学、敦煌学之势。光绪年间,北京士大夫阶层就以研究《红楼梦》为“红学”。民国初年,“红学”已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如蔡元培、王梦阮等学者开始对《红楼梦》进行系统的研究。五四以后,胡适、俞平伯等用现代的考证方法来研究《红楼梦》,把红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因此,人们把五四以前的红学称着“旧红学派”,而把胡适、俞平伯所倡导的红学叫做“新红学派”。

              红学的概念本来是很清楚的,一般认为凡是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纳入红学的范畴。对《红楼梦》主题的研究、人物的研究;对《红楼梦》作者生平的研究;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名著的相互影响等等,都可称为红学。然而,周汝昌先生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认为对《红楼梦》思想、艺术的研究,不能算到红学的范围里。只有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

              二、采访一词最早出现在哪里?

              采访采访始于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公元?—336年)的《搜神记序》,这本书是他编辑的神灵怪异的故事。《晋书干宝传》中曰“宝撰授神化,因作序曰,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欲与先贤前儒分类讥谤。”

              三、推敲一词最早出现在?

              推敲一词来源于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敲的由来: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苦吟派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四、指挥一词最早出现在?

              指挥: zhǐ huī ①通过手势、身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驾驭和控制乐队和合唱队表演的音乐家。自19世纪以来,已成为音乐团体必不可少的艺术领导者。其职责为指示速度、力度、分句及乐器进入,控制乐器间的平衡和音乐的气息,并挖掘作品每一细节的表情含义。②泛指发令调度:工程指挥部。

              【官名吏治】 明清沿元制于京城设五城兵马司,置指挥、副指挥,掌坊巷有关治安之事,又明代各卫的指挥使亦简称指挥。

              五、临淄一词最早出现在?

              1、“临淄(菑)”,自公元前859年齐献公姜山(或吕山)定名后,就已经在文献中出现。由于年代久远,祖先书写的载体大多为竹简木牍,极易散失腐朽,保存到今天的不多,故战国以前有“临淄”字样的文献极为少见。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文献中,有“临淄(菑)”字样的,最早的要属《晏子春秋》。

              2、战国时期写成的《晏子春秋》,其第六卷《内篇杂下》的第九篇,有“临淄”一词出现。原文是: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六、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哪?

              体育一词在今天虽然被译作physical education、sport、sports,但是体育一词却不是译自于英文,而是来自于日文,是直接借用日文中的“体育”一词。不过,日本在physical education一词的翻译上并不是一步到位译作“体育”的,而是经历了从译作“身体(之)教育”、“体教”、“身教”到译作“体育”的日文化过程,这一过程是在19世纪70年代完成的。我国体育历史悠久,但“体育”却是一个外来词。它最早见于20世纪初的清末,当时,我国有大批留学生东渡去日本求学,仅1901年至1906年间,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学体育的就有很多。回国后,他们将“体育”一词引进到中国。   在我国,“体育”这个词最早见于1904年,在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中提到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时说:“保全身体之健旺,体育发达基地。”在1905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上也提到:“体育功夫,体操发达其表,乐歌发达其里。”

              七、免单一词最早出现在?

              隶变后楷书写作“免”。

              “免”的本义为去冠。古代丧礼,先脱掉冠,然后用白布包裹发髻,“免”即此风俗的写照,现在农村丧帽仍以白布勒头。

              引申为脱掉、除去、罢黜。如“免税”、“免职”等。进而引申为躲开、避免。“以免上当”、“免疫能力”中的“免”都是指避免。

              用作副词,表示勿、不可。如“免开尊口”、“闲人免进”。

              什么叫免单?

              所谓免单俗称就是不要钱的意思,免单这里指的是天猫的一些卖家在天猫的大型活动日,比如双十一,双十二,火拼狂欢节等日子的特定时间点(通常是0点),进行名额限定的免费送商品,在免单名额内的亲们要按要求进行好评;之后联系卖家截图要返还现金,到这里呢,通常的新手会害怕被坑,所以呢,在你要下单之前注意看一下店铺的星级看是不是砖级的,这样就不会被骗了,因为这种店家一般不会骗人不会将自己辛苦经营的店铺名誉扫地。

              八、公租房一词最早出现在?

              在2009年3月11日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闻发布会上,有人问:对既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不够廉租房条件的“夹心层”,政府又如何解决。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给出的回答是:要加快公共租赁房的建设。

              公共租赁住房是指由国家提供政策支持,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新建或者其他方式筹集房源、专门面向中低收入群体出租的保障性住房,是一个国家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租赁住房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包括一些新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一些从外地迁移到城市工作的群体。

              九、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何处?

              中国茶道形成于唐代中期,茶道一词应该最早形成于唐初或者唐代中期。陆羽是中国茶道的创始人。

              陆羽所著《茶经》三卷,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也是第一部茶道著作。

              至于“茶”的名字的来源,也和神农氏有关。传说神农氏长着一个玻璃一样透明的肚子,但凡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他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因此能够知道这种食物对于身体的利弊,这也是他多次中毒不死的原因。他喝了黄绿色的水之后,看见这种水在肚子里流淌,所到之处,把肠胃擦洗得干干净净。于是他就把这种植物叫做“擦”,后来就慢慢演变成现在的“茶”。

              十、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著作中?

              《庄子·外物》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论,与小说观念相差甚远。中国小说最大的特色,便自宋代开始具有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种不同的小说系统。

              魏晋南北朝小说“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与“大达”对举。显然是指一些不合大道的琐屑言论,与我们今天的小说概念不同。其后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了“小说家”之称,并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把民间流传的奇事异闻、神话传说等看作小说,无疑又跨进了一步,较接近后来的小说了。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共产常有幼儿想象力发展

                        • 上一篇:音乐胎教最早开始于? 近代社会开始于?
                          下一篇: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