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把班级环境理解为“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就是良好的班级风气。班级的常规管理一定要落实,逐步形成良好的班风,用多方面的成就,比如清洁纪律得分,流动红旗,运动会成绩等暗示他们,“你们是最优秀的”。这样的自我认同感一旦形成,学生追求卓越,渴望高人一等的心态就会衍生,从而在任何事情上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让优秀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显然,这样的班集体对于特优生的成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软环境就是有着正确的学习观和良好的学风。很多学生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而好看的分数和年级排名就被误认为是好大学的代名词。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有意或无意中也强化了这一个观点。那么渐渐地,学生的学习观就简化为“得高分,拼名次”了。虽然在目前教育体制下事实确是如此,但是老师们,我们应该注意到,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慢慢演变成了死记硬背,学生之间探究知识的乐趣没有了,本来应该很融洽的同学关系也不见了,只剩下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变得很功利,心理上背负了沉重的负担。显然,这样的学风不利于特优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激励教育
经常自然亲切地找特优生谈话,不断给他们暗示,那么就有可能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调动特优生的非智力因素,他们就很有可能真的成为我们希望他成为的那个人。
三、注重辅导方法
在特优生的指导上,需要对他们采用特别的方式,无论学习指导还是班级管理,都得多想办法。
四、关注特优生心理健康
在激烈的高中竞争中,我们尤其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尤其是后进生和特优生。后进学生会有很大思想压力,特优生也会有,而且表现形式可能更极端,产生的负面影响可能更深远。他们头上顶着光环,享受着同学的羡慕和老师的赞美,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心理问题,更严重的是他们往往缺少宣泄的机会和对象,不敢对老师、父母讲,对同伴也倾诉有限。时间一长,心理上就出现问题。老师们在学习上应该对特优生要求有度,螺旋式培养,适度调节学生的心理。
五、关注特优生学习短板
很多学生都存在偏科现象,那将是总体成绩难以提高的一个制约因素。我们班科的处理方式是,将特优生的弱科分配给对应的科任教师,老师不仅负责提升他本学科的能力,还负责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