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2020年基本普及一年学前教育,有条件的地区甚至发展为三年义务教育。国家意志的充分体现,已经明确了学前教育未来的发展前景,普惠和公益性渐渐回归。财政投资、教育资源、必将大大增加,也就是说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幼儿教育阶段的补贴,以及正规、有素质幼儿教育的数量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鼓励。但是幼儿园教师的待遇问题还为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直辖市内学前教育本科的学生的工资1000出头的情况还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在外行人都在感叹学前教育春天的时代,若是准备在幼儿教育战线上挥撒热血的朋友们,还是需要些许勇气的呀!!!!!!!!!
如何改变农村学前教育教学条件简陋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问题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重点支持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尤其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了解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对进一步发展、普及农村学前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困境
(一)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设施不完备,达不到标准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较城市而言较少,很多学前教育机构场地简陋,硬件设施不完善。据统计,2006年在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儿童比城市学前机构在读儿童数量多一倍,但是农村幼儿园的建筑总面积却比城市少了将近一半,严重影响了农村儿童身心的发展;部分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校舍简陋,建筑质量不达标,由于幼儿园数量不多,许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这种幼儿园中就读,对农村儿童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由于农村地域广阔,幼儿园数量较少,许多家长需要把适龄儿童送到临近村庄或者镇上就读,对校车需求量大。很多幼儿园校车达不到国家标准,加之有的司机责任心不强,校车事故频频发生,令人堪忧。另外,由于收费不高,经费不足,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机构内部教学设施和儿童玩具严重不足,有的幼儿园教室内仅仅只有几套桌椅,没有适合教师讲授的辅助用具,这种硬件设施的缺位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
(二)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许多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规章制度设置不完备,或虽然制定了但却形同虚设。一些民办幼儿园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虽然有的学前教育机构张贴了各项规章,由于校方人员风险意识不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并没有将该规则付诸实践,导致在学前教育管理中存在各种潜在危险。一些学前教育机构没有设立医务室,每日的健康检查也流于形式,在午餐制作上偷工减料,达不到标准,这些都有损于农村儿童的身体健康。此外,在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也存在随意性大,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语文和数学课程是必修课,但是音乐、美术、手工等综合性课程许多农村幼儿园没有开设,或者偶尔开设。农村儿童往往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只学到了小学预备课的知识,其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培养,阻碍了农村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机构教师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素质不高和教师待遇差三方面。2007年,城市学前教育机构中的师幼比例为1:9.2,而同时期农村地区的师幼比例还远不足城市的三分之一,教师数量严重短缺。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多为中专或高中毕业,教师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前教育培训,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不了解,教学方法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在农村学前教育教师中,取得幼师教育资格的教师所占总人数的比例甚微,教师素质普遍不高。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学前教育机构教师待遇与城市差距大,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不高,发展空间小,这种情形导致了农村地区教师流动性大,学前教育不稳定的现象。没有良好的老师做引导,农村学前儿童受到良好教育的目标便失去了根基。
(四)政府管理不到位
经过几次改革,我国把学前教育的管理权下放到了地方。农村学前教育实行乡办乡管、村办村管的模式,附属在小学的实行乡、村办校,而业务则统一有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管理。这种分散的管理模式导致了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不明、责任不清的情况,一些部门推诿责任,导致管理体系的紊乱。地方政府事务繁多,学前教育又没有被纳入义务教育行列,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对学前教育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如今,农村地区的民办、乡办幼儿园为学前教育机构的主体,都以盈利为目的,由于政府的管理缺位,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机构的恶性竞争得不到有效管理,阻碍了其有序发展。
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优先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国家鼓励借用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但是这一政策在农村地区很难走通。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较低,在偏远地区或贫困地区,家庭对儿童学前教育的学费都比较拮据,更何况出资办学,在农村单纯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是行不通的。鉴于此,笔者认为政府应当成为该地区办学主体,通过财政投入的方式支持学前教育的开展。一方面确保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巩固和扩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机构的比例,改善农村教育机构的教学环境,更新硬件设施,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和个人积极开办学前教育机构,对此予以财政补助,通过多渠道来增加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保证农村儿童“有学上”,努力达到“上好学”的标准。
(二)保证规章制度落实,实现办园规范化
民办、乡办学前教育机构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机构的主体,大多以盈利为目的,作坊式模式倾向明显,管理体制存在诸多漏洞。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政府应当明确自身的教育职责,加大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定期对学校的安全制度、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对饮食卫生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对教育机构的开办人员进行普法教育,确保农村学前教育能够安全有序运行。进一步落实校车质量的统一标准,对校车司机进行统一培训,保障儿童上下学的安全。校方应当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感,依据有关政策制定相应的规章标准,积极配合政府的宏观规划,使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提高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质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提高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质量,必须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完善教师的准入制度,要求教师取得幼师职业资格。其次,建立起农村地区的教师培训制度,定期对学前教育机构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再次,为了保证教师工作的稳定性,政府应当提供补贴,改善教师待遇和工作环境,吸引更多幼师投身到农村学前教育中来。
(四)政府统筹管理学前教育工作
现有的乡办乡管或村办村管的模式并不适合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应当实行“省级统筹、县级为主、县乡共同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省级政府统筹制定宏观的学前教育规划,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县级政府科学分析该县具体情况,依据省级规划制定适合本县的发展方案,保证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加强办校审批与监督,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开设、课程设置和师资培训进行指导;乡镇政府与县政府相互配合,加强对辖区内办校的监督与引导。三级政府相互配合,有利于学前教育的统一发展。
三、结束语
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与教育密切相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改善发展状况十分必要。希望笔者的建议能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