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怎样看待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

              感谢邀请:

              你是怎样看待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

              幼儿和小学教育就是为人生成长打基础、定基调的教育。

              你是怎样看待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生成长起源于幼小,如果把人生成长比作大树的成长,那么幼小学习就是拔节、成型最关键的时期,树木生长的曲直、高低全凭在幼小阶段打下的基础。“诺贝尔奖”是全世界上地位最高的奖项,“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一直被人们所崇敬。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你是怎样看待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

              幼年品行最可塑

              你是怎样看待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

              幼小阶段学习与人协作的技能

              你是怎样看待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

              人是社会性群居的,没有一个人能够脱离同伴独自存活,幼小阶段的学习就是习得如何与同伴进行协作、分享。很久以前,达尔文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弱小的动物【包括人类】绝对不能单独存活。就人类单个个体而言,不具备单独生活的强大能力,人类的躯体相对于其他大型食肉动物是弱小的。在不与同伴协作互助、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人类只能对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无力的反抗。因此,人类社会的主体就是尽最大可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将各自的优势能力都尽皆施展出来,让个人能力劳动效能最大化,比如原始社会以部落或氏族的方式群居,今天的人们以家庭为最基本的单元参与社会生产分工合作,其本质就是为实现个人能力贡献社会建设效能最大化。

              你是怎样看待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

              幼小阶段教学的根本是引导孩子们适应集体生活,幼小阶段的教学多以游戏娱乐为主,对于知识的教学也多与生活密切相关,比如识字、基本算数、认识动植物、了解与生活有关的行为准则等等。核心就是养成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练习如何与同伴进行分工、协作,以获取自身成长所需的养料。同时,在学习中壮大自身能量,为将来服务社会建设、帮助同伴成长做准备。

              成长从适应集体规律性生活开始

              幼小教育就是为成长启蒙

              启蒙,即“蒙童”通过接受外界知识教导逐步掌握人类文明智慧,泛指在外界刺激、引导下,通过模仿、借鉴开启个人自身的成长智慧。什么是启蒙教育?家庭教育是世界上最早存在的教育形式,是几乎所有人都必定会经历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就是启蒙教育。家庭教育贯穿每个人成长的一生,自孩子受孕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胎教】,孩子出生之后家长对孩子的一切引导行为和行为示范都属于启蒙教育的范畴。幼小教育就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进行专业化的延续,让教育教学活动职业化、教授的内容标准化、教学方式集中化......

              1、幼小教育就是外界有意识对孩子进行的成长引导活动

              人们将刚出生、知识未开的孩子称为“蒙童”,启蒙就是外界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认知刺激、引导其逐步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古代,由于缺乏文化生活,人们能够接触到的文化信息极少,甚至有很多人因一辈子都未曾识字、学习而被称为“文盲”。因此,古人将孩子开始接受文化教育【主要是识字、写字】活动的开始之日称为启蒙。当今,社会文化生活已经深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文盲”已被彻底消除,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与文化活动息息相关,从日常购物、社交、出行、通讯等时刻都在进行着文化活动。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活动更是被提到了历史高度,从孕前夫妻双方的生活习惯调理、孕期对胎儿进行有目的的胎教,到孩子出生之后各种成长教导活动都是有计划、有目的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专家”,从胎儿时期在母亲子宫内的运动体验开始,孩子就开启了学习成长体验之旅。启蒙教育就是成人有意识的对无意识状态下的孩子进行兴趣引导,引导他们开始逐步认知社会生活的知识、逐步获得自我成长能力的活动;就是幼儿期的孩子通过游戏、模仿等方式,开始学习语言文字、运动协调、分享协作等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与技能。启蒙教育起始于家长开始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讲话、陪伴孩子一起阅读绘本、与孩子一起玩一些益智型游戏活动,启蒙教育就是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去体验。

              联系生活自理能力

              2、幼小教育就是有意识的授予孩子生活的知识、与技能

              古人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观察三岁孩子的生活行为就能大致预测到其长大后的心理、性格......孩子七岁所具有的行为习惯,就基本决定着这个孩子一生的发展状况。现实生活中,孩子在七岁左右时大脑就已基本发育完整,也就是说个人脑细胞的活跃基数在七岁左右就已基本确定,该有的思维架构已搭建完成,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已基本确立。所以,孩子在家庭中学到的东西是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骨架性的内容,后续的学习成长就是在此基础上添加血肉。

              婴幼儿是大脑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大脑从出生时的350-400克【大约是成人脑重的25%】快速成长,到孩子7岁时接近成人水平【约1400克】,大脑迅速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学习、模仿各种语言发音和运动动作。童年孩子会出现诸如语言、运动等多个“敏感期”,婴幼儿天生充满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好奇、探索之心。因此,启蒙教育及早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探索语言发音技巧、运动技能等,对孩子成长发育都具有极其重要方向指引作用,比如说7岁以下的孩子学习任何语言都不存在障碍,三岁以下的孩子练习各项柔韧性运动动作都不存在问题......

              3、幼小就是从生活中引导孩子成长生活的习惯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童年是人一生之中最易被教导的时期,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学习“专家”,他们天生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抗拒之心,游戏就是孩子们最乐于接受的启蒙教育方式。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生产、生活更有效率。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成长方式与众不同,那么就必须明白一点:童年所养成的成长习惯决定着人生的未来。孩子成长的习惯包括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之中通过父母的言行示范所承继的成长习惯,这些习惯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孩子学坏容易学好难,个人的成长习性一旦养成,想要扭转、改变会比做任何其他事情都更为困难。父母是孩子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启蒙老师,启蒙教育就是从培养孩子成长学习的行为习惯开始,只有从小养成了乐观积极、勤奋好学的学习成长习惯,才能使孩子受益终身。促进孩子学习成长就是在孩子行为习惯上“逼”他们一把,引导他们养成好阅读、勤思考、爱探索、善合作的积极学习成长习惯。

              俗话说,“育林先育苗,育人当育小。”家庭教育对个人人性的影响具有早期性、全面性和深远性。家庭生活的每一个元素、每一个环节,都是教学的素材和行为实践案例,家庭生活是人性形成的基础。简言之,幼小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养育人性达成幸福人生,就是培养孩子学习成长的习惯、就是为人生成长启蒙。

              知识是成长进步的“垫脚石”

              幼小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地基部分,只有根基牢固之后的建筑才能立得稳。因此,幼小教育应该重视品德、习惯教育,健全孩子成长前行的人格;就是老师【包括家长和学校老师】用自身言行给予孩子们真、善、美、丑的言行示范,并给予孩子们言行习惯及时准确的成长反馈,引导孩子们养成积极向上的成长习惯、让他们能够在智慧的蓝天下自由翱翔。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适合倍儿大熊

                        • 上一篇:你对幼儿教育怎么看?
                          下一篇: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教育专业的区别是?